网站首页 > 红色基因
从烽火之红到发展之红 ——我市各地老区村在奔康路上奋力拼搏诠释新时代的幸福内涵
发布日期:2020-08-24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他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9年五六月间,本版开辟“讲述老区革命故事”专栏,连续推出老区革命故事系列报道,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揭阳老区人民的光荣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展现在读者面前。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揭阳日报社、揭阳广播电视台再次推出关注革命老区村的大型系列报道。这一次镜头对准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市老区村传承革命精神,加快发展步伐,走上脱贫奔康道路的历程。从今天起,本版推出“讲述老区发展故事”专栏,将陆续刊载讲述我市老区发展故事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我市各地老区村加快发展步伐,乡村面貌发生美丽蝶变。图为揭东区埔田镇牌边村环境优美的文化公园。林洁松 摄
  记者 蔡逸龙 黄燕丹
  2020年夏,我们行走在昔日革命年代火红的土地上,感受着新时代催人奋进的发展脉搏,全市2106个革命老区村展现出来的红色文化传承和绿色生态发展和谐交融的动人画面,无不叫人欢欣鼓舞。
  作为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揭阳市各级党政始终把老区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而老区人民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奋力拼搏,谋求自身的发展,从而成为奔向小康路上不掉队的成员,用自己的奋斗历程诠释新时代的幸福内涵。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振兴的根基得到夯实
  昔日困扰革命老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中,最突出的是交通道路。老区村大多位于偏远山区,从山内走出山外,把农副产品销往村外,从外地运进生产资料,都受到交通道路的制约。位于大北山坳的揭西县京溪园镇粗坑村,上世纪80年代,村民背着柴火从村里走到镇里售卖,来回得花一天的时间。如今,平坦的乡道Y553线甲(溪)粗(坑)公路,终点即是粗坑村。村民们外出,20分钟的车程即可抵达镇区,再转上县道、省道或高速公路,即可到达更远的地方。
  边远的老区村的交通设施得到改善,而城市近郊的老区村,则迎来了道路的“升级”版。榕城区仙桥街道永东社区,因连接揭惠高速公路的揭阳大道南段穿境而过,社区大大缩短了与中心城区的距离,这条城市干道势将带动永东社区的经济发展,激发经济建设活力。
  在各地的乡村振兴建设中,老区村交通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老区人民出入搭上了交通的“快车道”。
  供电、自来水、宽带……城里有的,老区村也都必须有。在粗坑村,村民用手机微信直接将深山里蜂蜜、茶叶等农副产品销售出去。村民们笑着说,跟几千里外的客户联系业务“手机信号都是满格的”。
  与粗坑村相距不远的另一个老区村大溪镇井美村,从2016年开始,南方电网公司发挥行业优势,以农网改造升级为切入点,投入资金239万元为该村改造电网。至2020年7月,该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05千伏安,比2016年增长1.58千伏安,实现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全覆盖,解决了井美村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同时,全面落实低保户、五保户免费电政策,惠及全村36户低保户、五保户。
  也是这个井美村,随着G1523甬莞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让该村村民的小车驶出村口100米即可从大溪出入口驳接上高速公路,通达全国。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制约老区发展的瓶颈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并与邻近其他地区实现了同频共振发展。
  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优势资源得到有序开发
  老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全市各地老区村都走了一条因地制宜、适合当地发展的培育特色产业道路。
  揭东区玉湖镇坪上村地处小北山主脊,海拔1000多米,山峰连绵起伏,背北朝南,气候温和,常降地形雨,雨雾天多,无环境污染,土质疏松,微酸性,种植茶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地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坪上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茶产业,村民经济收入年年增高,该村也在2019年实现了全村脱贫。
  普宁市洪阳镇宝镜院村作为“花卉苗木之乡”,不断壮大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注册成立了“普宁市万花园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据初步统计,该村培育的产品有中外各式花卉、盆景,各类果苗、木苗等四大类500多个品种,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全村拥有200多名中级园林、园艺工程师。村民因经营花卉苗木脱贫致富者甚多,2003年,该村村民在当地信用社的存款额达400多万元,至2020年初已超过2亿元。
  井美村则在南方电网公司的帮扶下,走上了一条光伏发电的发展道路。2016年,南方电网公司在井美村规划建设了揭阳市第一座屋顶分布式扶贫光伏发电站,并于2018年开展二期建设。至2020年6月底,整个项目合计装机容量90.6千瓦,累计上网电量达35.42万千瓦时,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5.8万元/年、贫困户户均增收1449.16元/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成为新时代各老区村独特的亮丽风景线,为村集体和村民奔康致富带来步步上扬的幸福指数。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走进新时代,老区村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各地乡镇卫生院在各老区村中建起了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询医就诊。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老区人民掀起了美化净化乡村环境的热潮,一个个美丽的乡村矗立于广袤乡野中,绿色之美与红色之美交相辉映。
  空港经济区炮台镇青溪村把农村生活垃圾作为突破口,通过解决生活垃圾问题,实现村容村貌的飞跃。2019年,该村建成占地1000多平方米、日垃圾处理量达8吨的微型垃圾处理站。同时,投资480多万元,将原来的垃圾场和边角地改造建设成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青溪公园,主体部分包括戏台、球场、中心广场、步行道、凉亭、池塘,配套园林绿化、江畔观景台及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一批体育健身活动设施,成为村民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揭东区埔田镇牌边村抓住被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核心村的契机,掀起建设热潮,从规划入手,按照“竹海牌边、生态绿野;笋香竹海风光的美丽乡村、生活丰富多彩的美丽乡村、居民生活富足的美丽乡村”的功能定位,分期分段建设,进一步改造升级文化公园和村容村貌。建设中,该村将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朴实的乡村气息相融相生,实现风光秀美的文化公园、现代化的幼儿园竞相争辉,道路洁净宽阔,田园生机盎然,处处呈现出乡村和谐之美。
  老区卫生环境之美,就在这些环境优雅的文化公园、绿道花渠中展现出来。
  革命遗址加强保护利用,红色文化得以代代传承
  在粗坑村,村口建起了“《团结报》展览馆”,并把这里作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党员干部到这里参观学习,了解当年的革命斗争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永东社区,居委会在办公楼会议室开设了永东村革命斗争史展览馆,让老区的革命精神成为青少年和群众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在揭西县河婆街道岭丰村,1949年初创办的潮汕军政干部学校就在村里的光裕公祠开学,该村将学校旧址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已于2011年被揭西县人民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目前,该村正着手将潮汕军政干部学校旧址打造成为党建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
  从革命年代的烽火之红,来到了新时代发展之红,我市各地老区村纷纷抓住历史机遇,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推动老区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乡村用自身快速发展变化的经过,向世人展现老区发展之美,一个个老区发展的故事正汇聚成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发展的美丽故事。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