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明村镇
鲁阳村:龙溪河畔,红色沃土
发布日期:2020-11-22

  在龙溪之畔、南山脚下有一座风光秀丽的古村(见图。陈其泰 摄),名曰鲁阳。鲁阳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年间,因落户大姓蔡氏的族谱有“济阳初开统”的记载,为追本溯源,取山东省简称,将村子更名为鲁阳村。
  驱车而往,一路秀山丽水,风光宜人。甫一进村,一座四柱三门的仿牌坊式门楼十分显眼,门楼正中间写着“鲁阳”二字。沿村道进村,左侧为农田,右侧则是新旧错落的房屋,安然静谧。但在革命时期,这里曾“金戈铁马”。鲁阳村与红色基因深厚的兵营村相邻,深受农民运动影响,是惠来著名的革命老区村之一,有着不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故事要从土地革命时期说起。1926年,受兵营村农民运动的影响,村民在村中的郑厝祖祠成立鲁阳村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后改为“农民赤卫队”)。次年成立鲁阳村党支部,书记为蔡袁桥。1928年,彭湃、徐向前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大破“白旗会”之后,乘胜攻击,预备攻打惠来县城。想要攻打县区,必经扼守县城交通要道的隆江区。鲁阳村作为隆江区的临近乡村,村中农民赤卫队积极参与此次战斗,3月7日与其他各村农民赤卫队一同配合革命军,分四路包围盘踞在隆江的敌军。奋战三天之后,终于将隆江区这座通往县城的门户彻底打通。
  暴动胜利后,鲁阳村成立了苏维埃政府。1928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围剿鲁阳村时,郑厝祖祠被烧毁,赤卫队员蔡瑞好在掩护群众疏散中牺牲,村副主席陈木清被捕后坚贞不屈,被杀于隆江镇。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革命被迫中断,但是种在鲁阳村村民心中的革命种子却在渐渐生根发芽,为之后鲁阳村作为惠来解放战争的“前沿哨”打下了基础。
  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中共潮汕地委在地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恢复武装斗争和建立根据地”的决定。在此号召下,惠来党组织根据上级决定和当时形势,迅速开辟游击根据地。
  潮汕人民抗征队第三大队在摧毁国民党反动派建立的政权后,为落实开辟大南山游击根据地的任务,在林樟村成立“八乡林惠南武装工作队”,之后扩大为“抗征队惠南第一中队”。又相继成立西联武工队,会址初设后山村,后转移至鲁阳村。因有西联武工队的基础,1948年“惠南抗征队第二中队”(简称“抗征二中队”)在鲁阳村成立。在武工队、抗征队先后入驻鲁阳后,不久后惠南县委也转移至此,并建立“惠南抗征队第三中队”,负责县委机关的保卫工作,鲁阳村亦成为机关和部队的驻地。
  抗征二中队是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第十团”(简称“第十团”)的重要力量,这支解放惠来的武装部队,于1949年在鲁阳村成立。成立后,第十团肩负着惠陆南边县委分派的革命任务,从鲁阳村出发,向解放惠来全境的道路开赴。
  第十团成立旧址早已不复存在。据当地村民称,曾经的旧址被开垦成农田。沿着乡间小路绕进农田中,便可见低矮的水稻和绿油油的蔬菜,在农田边上还有成片生长的野花,一片生机勃勃。
  ——摘自《中国红色文化记忆·惠来》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