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明城市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43)
中山街道:古老而又年轻的水城中心区
发布日期:2021-02-03
  由榕城区中山街道永革社区石鼓里街东侧,出东环城路,就来到中山街道机关驻地。中山街道是伴随着揭阳市、榕城区设立而设置的5个第一批乡镇级街道之一,位于揭阳古城区的核心区域,是历史底蕴深厚却又是年轻的乡镇级政区,而且,她还是揭阳市所辖乡镇级政区中辖域面积最小、基层社区最少的一个。
  2021年元旦刚过,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走进中山,探访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街道。

中山街道鸟瞰。郑楚藩 摄
  记者 蔡逸龙
  名字意在纪念伟大先驱

中山街道位置图。阿龙 制图

中山路街景。阿龙 摄
  中山街道的名字,取自辖域中的主要街路——中山路。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县级榕城区和揭东县。1992年,新设立的榕城区将原榕城镇析为5个街道,除东山街道采用原东山区(1983~1987年县辖基层单位,1991年1月起为榕城镇辖副镇级单位)名字外,其余4个街道名字全部取自辖域中的主要街路。中山街道因中山路贯穿南北而得名。
  而中山路的名字,则取自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
  1926年春,为纪念孙中山去世一周年,揭阳县政府将宣化街更名为中山路。自此,中山成为揭阳县城这条主要街路的名字。
  1955年8月,榕城镇原来所辖的6个分区办事处改置为41个居民委员会,首次在中山路北段一带居民区设立中山居委会,历经沿革,成为镇辖中山街道办事处。
  1992年设置区辖镇级中山街道之后,原来的镇辖中山街道办事处改名为店马居委会。自此,保留中山名字的,就有镇级政区中山街道和市政道路中山路。
  辖内有县城最古老的一条路

中山路北段,一度称为衙前街。阿龙 摄

中山路南段,一度称为南门街。阿龙 摄
  中山路的前身宣化街,其实是揭阳县城最古老的一条街路。
  清雍正、乾隆两本《揭阳县志》记载的县城12条街路中,第一条均为宣化街,并注“通南门”。
  据郭伟忠《揭阳城坊志》载:宣化街是起自县衙门前谯楼、太平桥,贯通古城南部的大道。之所以称为宣化街,取“敷布德化”之义。《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抱朴子》:“明哲以保身,宣化以济裕。”
  作为县城县衙前的“第一街”,宣化街应当是形成于宋代。她最初的名字,叫衙前街。
  南宋绍兴十年(1140),揭阳县治落址玉窖村(今榕城区中山、西马街道相邻一带),县署办公大院也即县衙就选址于玉窖溪东侧河汊交汇的地带。县署的辟建,县城的逐步形成,这县署前的大街就被群众称为衙前街。这种以建筑物或机构驻处的方位来命名的方式是最古老且通俗的,至今,市民仍把这一片街区称为衙前。
  元代,县署周边垒起了城墙,县署大门口的护城河,建起了太平桥,尔后,又建有谯楼,以便瞭望观察城外情况和击鼓报更。
  但衙前街仅是县署大门口太平桥至城隍巷口的名字,城隍巷口至南市巷口一段,市民称为大街,南市巷口至南城门一段,则称为南门街。
  宣化街得名于明代
  宣化街的名字,大概形成于明代。
  明代,统治者在衙署门口建起了两座亭式的建筑物,一为“申明亭”,一为“旌善亭”,前者类似于今天的公告栏,而后者则为慈善榜。
  揭阳市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地方历史文化专家彭妙艳老师解读了这两亭所起的作用,他说,按照明、清相关的制度,衙署大门(仪门)至门前照壁之间,循例必须建构一东一西互相对称的“申明亭”“旌善亭”,是地方政府对民众进化宣传、教化的专门设施。历史上,申明亭内都要悬挂木制黑漆的“板榜”,由地方政府在上面定期公布本地区的坏人坏事以及惩罚处理的决定。凡是上了申明亭“黑榜”的人,必须接受本乡里甲的管制教育,族人邻右都有随时对其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如确实已有去恶从善的表现,在规定的时限(一般为3年)内没再犯错,才可由乡里申报,经州、县政府有关部门征验属实后,“于匾名下注‘改行’”。但要完全除去其名,则需6年漫长时间的考验。而旌善亭则与申明亭相反,是用来表彰好人好事的。具体布置也是在亭内悬挂几块板榜,只不过底色全部涂为红漆。“如孝悌、救急难、助婚丧、解纷息讼、化盗为良、赈饥施药、修桥路、施棺木葬无主之骸、拾遗金而不取,其实无虚者,题名旌善亭匾上。”这是清人张伯行的记载。“申明”“旌善”对称而立,均是当时统治者进行宣传教化的公共设施。
  彭老师说,揭阳把这两亭之间西侧那条衙前大街称为宣化街,也便不足为奇了。
  宣化街在明清时期的“宣化”功能,还体现于一座又一座牌坊的构建上。
  据地方志记载者统计,至清末,揭阳全县有58座牌坊,县城有20多座,建于宣化街的就占了12座。这些牌坊高峨矗立、雕镂细工,是专门为表彰达官贵人的功名成就而建造的,分别是:龙飞首盛坊、聚奎坊、进士坊、戊辰四俊坊、万里长城坊、世桂坊、司徒正郎坊、重宴鹿鸣坊、奕世青云坊、父子乡贤坊、平交伟绩坊、状元坊。
  宣化街的牌坊建至靠近南城门处,县志也明确把宣化街定义为“通南门”,但市民仍把中段和南段称为大街、南门街。
  1926年春,为扩筑宣化街,县政府将所有牌坊全部拆毁,沿街两旁楼铺各拆宽1公尺,将原宽4~5米不等的这条大街扩为10米。旋即,将宣化街改名为中山路。
  中山辖域为古城中心地带


中山街道机关办公驻地。阿龙 摄

史巷横街8号,中山街道机关1992~2003年于此办公。蔡荐 摄
  1992年设置的中山街道,西至玉窖溪,东至东风河,南至南河,北至北河,即为4水环绕之内。而这个辖域,便是古揭阳城的中心地带。
  南宋绍兴十年揭阳县城落址玉窖村后,城市就在县署周边逐步辐射开去,到了元代,据清乾隆《揭阳县志》载:至正十二年(1352),县治筑土城周800余丈,环县衙建内石城(即今禁城——本系列报道第26站有详述)周200丈。
  依这个记载,至元代形成的周800余丈,便是其时的城区规模。这个规模究竟从哪儿到哪儿呢?地方史书没有载述,但因为禁城从元代至今,区域保留得较为完整,内城“周200丈”和土城“周800丈”的数据,正好让我们可以测算出土城的大致范围:内城和土城其实就如两个同心圆,县城辖域就于土城之内,县署范围就在内城之中。外圆周长比内圆周长多4倍,外圆的半径为127.4丈,而内圆的半径则为31.8丈,这个同心圆的外圆半径就只在内圆半径上向外延伸出95.6丈,也即只多出两倍距离而已。照这样的半径推断,元代土城墙内的范围,大致就是沟仔墘街-北马路-东风河-城隍路-玉窖溪围起来的范围。而这个范围,就是今天的中山街道中心地带。
  明代,揭阳县辖下的基层单位,乡村称都,共有8都,县城辖域则称为在城,设置有7坊,分别是解元坊、朝天坊、魁元坊、攀龙坊、魁隆坊、椿桂坊和达道坊。明代县城的范围,即为今天的环城路内范围。
  民国二十一年(1932),将“在城”设置为第一区,将7坊改置为10镇1乡。1949年10月23日,新生的揭阳县人民政府将县城设置为榕城市,为县辖下区级市建制,市政府驻史巷横街8号。1952年12月27日,改为榕城镇。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拓展,榕城镇范围不断向东、向西推进,至1991年底,榕城镇辖11个街道办事处、9个管理区。
  1992年设置镇级中山街道,辖原榕城镇中山、永革、东门和南门4个街道办事处,均改称为居委会,中山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店马居委会。中山街道辖域面积0.754平方千米,是揭阳市面积最小、基层单位最少的一个镇级政区。
  因承继着榕城镇的中心辖域,中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设于原榕城镇机关办公大院。
  2004年元月,中山街道机关搬至东环城路新址办公。
  活力古城建设助推中山高质量发展

郭之奇故居,被纳入到中山街道廉政文化旅游线路中。阿龙 摄
  2020年10月10日,中共揭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召开,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10月26日,榕城区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按照“榕城要当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城区的典范、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典范及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典范”这一目标要求,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当好“三个典范”,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产业强区。
  活力古城建设在市委、区委的全会召开之后揭开了帷幕。地处古城中心地带的中山街道,迅速制订了落实措施,提出加快文商旅深度融合,激发古城新活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贡献中山力量。
  中山街道地处榕城区中部老城区,位于古城核心区,是实现老城蝶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的重要阵地。中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楚鹏接受我们采访组采访时说,中山街道将努力当好“三个典范”,以打造活力古城为目标,加快老城蝶变,新城崛起;主动担起属地责任,牢固树立“乙方思维”,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把握古城发展新业态,深掘古城内涵,配合做好古城的活化利用保护,用心用情用功涵养古城文脉、提升古城内涵、延续文化脉络,让古城焕发新活力。
  黄楚鹏说,中山街道将坚持围绕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以抓重点、带全面高质量推动活力古城建设。一方面是围绕“雅致、市井、雅居、复合书店、城市展厅+综合游客中心”定位,稳步推进“学宫-城隍-中山路骑楼”片区古城建设项目,努力打造好揭阳古八景之一的“南浦渔歌”项目,让这一景观与附近的中山骑楼街和青狮文化旅游景区成为古城游新亮点;并开辟“进贤门-学宫-学宫广场-区博物馆-郭之奇故居”廉政文化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健全古城基础设施,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结合,来推进古城的文旅融合;另一方面是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古城精细化管理水平,围绕“五门三窖二十四巷”的古城脉络,推进古城街区水系整修,持续推进岸边绿化美化,提升古城通廊景观,来全面提升古城人居环境质量。再者,加大活力古城宣传力度,努力把古城建设、激发古城活力的有关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以点连线带面广泛推广潮汕特色美食,促进文化特色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古城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
  无疑,活力古城建设将助推中山街道高质量发展,古城将更具活力,更具宜居宜业宜游优势。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