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贤德故事
郭之奇:忠节昭义 文章传世
发布日期:2018-08-08

  郭之奇(1607~1662),字仲常,又字菽子,揭阳人。他从小聪颖过人,勤奋好学,11岁时成为县学学生,即“庠生”,21岁赴省城参加乡试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到京师会试,考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累官福建提学副使摄按察司,并兵巡道事。南明朝的文渊阁学士、太子太保。被明末学者、儒学大师、民族英雄黄道周誉为“一代儒宗”“八闽山斗”。明末清初就有王夫之、李世熊等为郭之奇写了传记,国学大师饶宗颐写了长达五万余言的《郭之奇年谱》,客观地再现了郭之奇的生活、创作和成长经历。郭之奇是“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均有成就的揭阳历史名人,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才华卓越,堪称忠节昭义、文章传世的杰出贤德人物。

“金马玉堂”门额与“四代相国”匾额 .

 太史第前厅悬挂的“钦谥忠节”匾额。

  位于榕城东门直街的郭之奇故居。

  杨史辉/文   涂英鹏  蔡烨华/摄
  追求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
  郭之奇学博才高,中进士后第二年,朝廷同意他请假回家探亲,在揭期间他受揭阳县令冯元飚之邀,编修《揭阳县志》。假满回京改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提督四译馆,再转员外郎,奉使荆州。崇祯九年(1636)典试河南,事竣转郎中,后以内艰归,服除补原职,升福建提学参议,主试泉州。后升福建按察副使,兼摄按察使及协助兵备,率兵平定闽清一带之乱,并提兵扼守杉关,使闽南得以安定,彰显其文韬武略,当时巡抚萧英辅、巡按李嗣京、陆清源先后疏荐擢之奇为詹事府詹事。
  追求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是郭之奇最令人钦敬之处。崇祯十七年(1644)北京沦陷,郭之奇力争带领在闽明兵为崇祯戴孝举哀,永历三年(1649)奉召至桂林,官礼部侍郎,转礼部尚书。永历五年春抵钦州,奉拜东阁大学士,兼礼、兵二部尚书,随桂王奔梧州。当时家人曾函信劝归,郭之奇答书云:“为纲常谋,虽有家义不能顾,……光复则扫垄有日,陆沉则望乡无期。”,永历八年春,晋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八月回广东雷州巡视营兵,在马鞍山下遭飓风,不幸舟覆,妻儿5人身亡,郭之奇漂至一海岛幸免于难,面对如此巨大的悲伤,他矢志不渝。永历九年会各营进军高、雷,永历十三年(1659)清军入滇,郭之奇从桂王走交趾,自此转徙无定,或藏匿山谷,或荒山结庐,雨宿风餐,粮食不继、风涛瘴氛与虎狼之险并存,其处境十分艰难危险。
  乾隆称其为“一代之完人”
  不幸的是永历十五年(1661)八月,在交趾被韦永福诱捕,献给清廷,押解广西桂林。在桂林叛将李栖凤等劝郭之奇降清,均被严词斥责,坚决拒绝。被俘后的郭之奇大义凛然,羁解途中,一路触景哀思,抱定报国守节,成仁取义的志向和操守,作诗明志,他写下了《八月初四日纪事二首》:其一
  十载艰虞为主恩,居夷避世两堪论。
  一时平地氛尘满,几叠幽山雾雨翻。
  晓涧哀泉添热血,暮烟衰草送归魂。
  到头苦节今方尽,莫向秋风洒泪痕。
  其二
  成仁取义忆前贤,异代同心几自鞭。
  血比苌弘新化碧,魂依望帝合为鹃。
  曾无寸尺酬高厚,惟有孤丹照简编。
  万卷诗书随一炬,千秋霜管俟他年。
  这两首诗虽不是绝笔,但其意却是绝笔诗,全诗与文天祥的《正气歌》异曲同工,笔调沉郁苍茫,其苦忠苦节,成仁取义之志,反复表现于诗中,令人一读三叹。诗中抒发他为南明政权鞠躬尽瘁,历尽艰险,至死不渝的心迹和视死如归,成仁取义的凛然之气。风格雄浑悲壮,一腔热血,喷薄而出,感天地、动山川、泣鬼神,不愧为义薄云天的正气歌,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至今读之让人扼腕动容。
  永历十年(清康熙元年,1662)八月十九日,郭之奇在桂林被杀,就义时慷慨从容,面无改色,年仅56岁。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皇帝下旨追封郭之奇为“忠节”,是“一代完人”,谓崇祯末年殉难诸人“茹苦相随,舍生取义,各忠所事,较文天祥、陆秀夫实无以异”,称誉“大学士郭之奇跋涉闽粤滇黔,往来数万里……始终不屈,从容就义,洵为一代之完人也”,特“赐谥忠节,颁定胜朝殉节录,载入史册,通谕中外知之”。
  诗作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
  郭之奇忠肝义胆深受后人景仰,他著作之丰,艺术建树之高,是他成为贤德人物的重要表现。他的诗词文章在潮汕历代的诗人中数量最多,题材丰富,其艺术成就可说是一流的,在我国明代诗人中有其独特之处,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和影响。著名学者温廷敬先生称其诗“其幽怨悱恻,直接楚骚遗响”,后人对他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诗文风格鲜明,无论前期的秀丽雅致,还是后期的烈健豪迈,都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郭之奇留下的大量诗歌中,表现忠君爱国精神,希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作品比比皆是,史林留芳,激励后人。如:《虏儆烽传步谢韶石廉宪约冯尔弢勤王之作》云:“男儿许国意如何,一剑长应十载磨。”诗人向往持三尺利剑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一腔激情显现于诗中。另在《虏儆烽传步谢韶石廉宪韵》诗云:“男儿许国亦无多,几向肝陶复胆磨。热血千秋留愤壮,孤恢此刻抚沉疴……”,诗言志,歌咏怀,立志报国建功立业,甘献一腔热血,从诗中可见。《吊吴辉庵》诗中的“魂雄魄毅终何在,空有吴戈志国殇”,《过桃山岳武穆庙》中的“寻常一死关夷夏,不尽孤丹泪古今”等诗句,通过凭吊民族英雄、怀人怀古、咏史明志,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发自肺腑的诗篇,一腔热血,孤丹血泪,千秋忠义,报国尽忠之志感人至深。
  郭之奇的诗文在潮汕历代著作家中堪称最富,据其辛丑(1661)自编定的《宛在堂诗集。自序》中称,早岁之诗“一再削稿,三存之一”,所收“凡十八集,诗二千八百四十首。”,加上尔后一年多的诗作(从被执到殉节就有诗作二百七十五首),共有三千余首。此外《潮州耆旧集》所收文章有《怒流草》《初瞻集》自叙各一篇等等。郭之奇才华横溢,文思磅礴,一泻千里,魄力沉雄,雄视一代,郭之奇以其气节、文名立世而无愧于时,无愧于后世。
来源:揭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