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头条新闻
顾作义:加强德育品牌建设 提升文明校园创建水平
发布日期:2018-08-24
  加强德育品牌建设 提升文明校园创建水平
  ——在全省中小学文明校园品牌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8月23日)
顾作义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中小学文明校园品牌建设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创建中小学文明校园的规律,总结交流文明校园品牌建设经验,推动全省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刚才,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等学校代表都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文明校园品牌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大家借鉴学习。下面,我就创建文明校园中加强德育品牌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从“一校一品牌”建设实践中汲取经验、借鉴创新
  此次会议前,我们组织了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品牌项目的推荐工作,得到了各地文明办和教育部门的积极响应。最终我们从70多个品牌项目中,选取了30个作为会议交流项目。这些开展文明校园品牌建设的学校,以高度的创建自觉和创新的育人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创建主题,以丰富的载体形式,打造了有内涵、有特色、有亮点、有措施、有成效的文明校园品牌,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示范、做出了表率。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这些学校各自围绕一个思想、文化、道德的主题,把教育、规范、实践融入为一体,如开展法治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等等。
  二是立足实际。这些学校各自以自身的历史和学生的现状出发,选择具有唯一性、特色性的主题。有的以校名为切入口,突出本校特色;有的以名人为品牌,放大名人效用;有的则传承独特的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品牌。
  三是融入课程。这些学校注重把品牌融入课堂教学和日常建设之中,编写了校本课程,构建了课程体系、培养体系、评价体系,实现品牌教育全方位、全覆盖育人。
  四是艺术展现。这些学校在品牌建设中注重文化艺术的呈现,以美载德,力求真、善、美统一,把思想建设的内容融入学校教育、景观打造、设施建设中。
  五是手段新颖。这些学校注重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运用了国内外的新做法、互联网等新技术,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当然,品牌建设需要一个培育、深化和积淀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完善,在刚才的点评中,已一一提出了建议,这里就不再详细阐述了。希望我们参加交流的学校能在品牌建设的提质升级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特色品牌打响擦亮,继续做好文明校园创建的示范者和排头兵。
  二、品牌建设是文明校园提质升级的必由之路
  文明校园品牌建设首先离不开对其内涵的理解。品牌,最初是一种营销学的概念,是指组织及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有形和无形的综合表现,能够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目前,人们在品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品牌的三个必要构成要素:显性的物质要素、隐形的精神要素和互动要素。文明校园品牌建设的内涵自然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一个完善的文明校园品牌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品牌名称及建设依托的物质载体、品牌建设的理念以及作为传递者的老师和接受者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对于创建文明校园的学校而言,品牌建设的内涵应理解为,在达到文明校园各项标准的前提下,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围绕设定的品牌主题,对学校显性和隐形的教育要素进行整合提升的过程。它既是属于学校组织和全体师生的集体行动,又是精神和物质行为有机融合的统一整体。
  品牌建设彰显了文明校园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提升文明校园创建水平的必然追求和重要途径,具有深远意义。总的来说,是内提品质,外树形象。
  品牌建设为文明校园增强影响力。品就是品味,牌就是牌子。商品的品牌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一校一品牌”也有利于体现学校教育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文明校园开展品牌建设,就是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整合提升学校教学育人的功能和质量,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通过学校的品味、品质、品牌吸引更多的资本、名师和优秀生源,从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这种品牌往往是无价之宝,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品牌建设为文明校园提供凝聚力。品牌最核心的是一种精神的引领,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品牌建设不仅有利于促使全体师生对品牌所提倡的理念进行深刻认知,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文明校园开展品牌建设,就是要围绕主题,通过各种载体、各种手段,把学校的教育引导和师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共同为学校的建设添砖加瓦,凝聚起共建共创品牌的强大动力。
  品牌建设为文明校园注入创造力。文明校园创建,主要在“创”而不在“评”,主要在过程而不在目的。品牌建设的意义在于避免对“六个好”创建标准的片面理解,突破创建的雷同化、格式化和碎片化。文明校园开展品牌建设,就是从学校的整体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在落实“六个好”标准的过程中,走出一条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符合实际的创建新路子,从而实现学校的品牌塑造和永续发展,找到一条有效立德树人的新路子。
  三、用新思想引领文明校园品牌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提供了重要遵循。梳理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的新论述、新论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中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的传承和创造性、历史性、服务性,是构成教育本质属性的基本要素。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深刻揭示了教育规律,准确概括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创造美好生活,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包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学者说评价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主要看这个国家对未来的投入,对弱者的关怀,对细节的关注。对未来的投入,主要是看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当今家长对家庭最大的投入是孩子的培育,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
  (二)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这一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现代化强国与教育紧密联系的内在规律,指明了教育发展的重大使命。国之命脉,端在教育。一流国家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国家。从历史上看,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苏联)、日本、美国等强国崛起之路,都与发达的教育体系有密切关系,充分印证了教育兴则民智启、素质高,教育强则人才出、科技强的发展规律。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教育是将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人力资本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在与师生的亲切座谈中深入阐述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和途径方法。2013年10月1日,他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要求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同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鲜明地解释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这既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总体要求,更需要我们结合新时代的矛盾变化,全面系统地、创造地落到实处。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实现教育根本目标,就必须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前提下,改进智育、重视体育、加强美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热情融入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实践中。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问题作了重要的论述和讲话,这些论述是我们办好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指南。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之与文明校园创建实际结合起来,用讲话精神鼓舞斗志、以讲话精神指导工作。
  四、把握文明校园品牌建设之道
  文明校园品牌该如何建?这就是建设之“道”。文明校园品牌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个“道”应主要从目标、规律、主题、内容、途径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围绕立德树人任务,把握品牌建设根本目标
  教育与物质产品的产生不同,不是工业产品设计,不是制造流水线,也不是简单的知识贩卖,更不是传授考试得高分的小伎俩。教育的本质是启蒙养正,启智明道,开发人的价值潜能。为此,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优良品质、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独创意识,启迪人生智慧,升华人伦原理。因此,创建文明校园、打造特色品牌,虽然需要有系统的课程、系列的活动、多样的平台、浓厚的氛围,但归根到底,文明校园品牌建设的根本任务还是立德树人。一切的载体和内容,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不能为了品牌而建品牌,为了活动而搞活动。如何立德树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应主要从以下方面下功夫。
  坚定理想信念,把好青少年思想行动的“总开关”。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要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就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要厚植家国情怀,在品牌建设活动中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共同理想信念的明灯照亮青少年学生前行的脚步。要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理想指引人生方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加强价值养成,标好青少年人生航向的“定盘星”。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要帮助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在品牌建设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建立超越物质、功利层面的价值评价体系。要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道德建设,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磨砺意志品质,激发青少年砥砺奋斗的“原动力”。要把远大理想变成现实,必须有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要在品牌建设中引导学生锤炼坚强的进取精神,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加强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弘扬坚忍不拔、永不气馁的奋斗精神。开展正确的逆境抗压教育,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鼓励学生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接受挑战、磨练意志,让青春在搏击风浪中绽放光彩。
  培养科学思维,授予青少年认识改造世界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最直接体现。青少年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要在品牌建设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选择。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基因,倡导创新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顺应学生成长规律,优化品牌建设培养模式
  教育的关键是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品牌建设要注重回归教育的本源,遵循育人规律和成长规律,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引导学生从成长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遵循成长最佳期。18岁以前是孩子为未来奠定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要着重培养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进入社会后所需要的能力和品质。有些能力和品质要从小培养,有些则要到适合的年龄再去培养,提前学反而事倍功半或者对其他能力的发展造成影响。只有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合适的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对于学生的知识成长,学前教育应重视“启蒙教育、智力开发、快乐教育”,让孩子在生活、游戏中得到春风化雨般知识的浸润;小学阶段应特别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阶段应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青春期人格的完善;高中阶段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应特别重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综合性。
  平衡短长期发展。现今社会存在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把学生的生活割裂成“升中考前、升中考后”“中考前、中考后”“高考前、高考后”,这种错误的理念只关注学生短期成绩目标,不关心学生人生长远发展。平衡学生短期目标和长期发展,是文明校园品牌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需要掌握学生发展的连续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以平衡学生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需求。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增强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兼顾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寻求自己渴望的学问,发展自身的天赋潜能;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体悟成长的喜悦,对未来充满期待。
  尊重差异化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体现在学生发展速度不同,需要的教育方式不同,达到的要求也不同。例如,研究表明,孩子生理发育水平的差异,造成不同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不同:有的学生属于视觉型,更擅长通过视觉信息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属于听觉型,更擅长通过听觉信息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属于动作型,更擅长通过运动来学习。对于不同学习方式类型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引导、辅导方式。还有研究表明,男孩与女孩的大脑存在较大的差别,男孩的脑额叶发育速度比女孩慢。男孩比较冲动,女孩则更能遵守规则。因此,家长和老师对男孩要多一点宽容和耐心,给予更多的引导,绝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只有掌握学生成长规律,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和目标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每一个台阶。
  (三)突出创建主题特色,厚植品牌建设文化根基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代表着文明校园的深度和厚度。文明校园品牌建设要以文化为承载,挖掘自身文化特质优势,打造品牌建设的特色主题。
  突出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如,爱国爱党、爱乡爱民的家国情怀,孝老爱亲、扶危济困的道德准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俭约自守、强身健体的生活理念。特别是对于文明校园品牌建设而言,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是青少年道德素养培育的宝贵资源。可取其一项或数项作为建设主题进行打造,如,爱国、仁爱、孝道、感恩、和合、友善、勇敢、礼仪、尚武、创新等,要传承弘扬其精华,赋予其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改造表达形式,增补充实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拓展延伸思想内容。
  突出中华文学艺术。《礼记》中说:“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在中国古代,“诗书礼乐”作为文学艺术的经典代表,被列入人文教育体系。中华文化讲究以文化人、以艺立人,将文学艺术作为立德修身的重要手段。品牌建设可以融入中华文学艺术主题教育,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戏曲音乐、书法武术、传统手工艺术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领悟当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思想精神,从而实现立德修身育人之效。
  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广东有着三大民系文化,每个民系、每个城市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性。学校可以有机衔接本地历史文化、城市精神、古今英贤、地名风物,将学校打造为彰显鲜明价值引领、凸显本土特色的德育高地。如珠三角学校可以突出“开拓、创新”的改革开放文化,粤西地区可以凸显“包容、进取”的海上丝路精神,潮汕地区学校可以讲好“团结、拼搏”的精神故事;韶关市、肇庆市、惠州市、茂名市的学校分别可以围绕张九龄、包拯、苏东坡、冼夫人等名人开展名人文化主题建设;仁化县、德庆县、和平县、恩平市、信宜市可以借其地名,分别打造 “仁”“德”“和”“恩”“信”等主题文化;中山小榄镇、肇庆广宁县还可以分别将 “菊”“竹”具有文化指向意义的名产风物融入品牌建设。
  突出校本历史文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有自身的创建发展历程,有独特的校训校风,有创建先贤、著名学者、优秀校友,这都是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财富。要讲好学校历史故事,弘扬学校的光荣传统和文化精神。要弘扬传承学校名人、先贤的精神,首先要研究他们的生平事迹、作品著述、主要思想、成就贡献,分析他们的精神有什么内涵和特质,再研究设计要开展哪些活动、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去学习这种精神,以免建设的品牌流于口号、浮于表面。如各地的“田家炳”学校,可以把田家炳高尚的精神和奋斗的故事融入其中。
  (四)关注时代发展需求,丰富品牌建设应有内涵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明校园品牌建设应立足为改造教育、促进社会进步而肩负起使命担当的立场而开展。要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将相应的教育融入到品牌建设中去。
  一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实施创新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工程,应在品牌建设中大力提倡和开展创新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加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整合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要提供创新舞台,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创客实验室、科学探究室、智慧驿站等创新教育阵地,积极开展创新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各展所能,并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要普及网络文明教育。近年来,网络发展对教育工作产生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传播所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由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所引发的学习与教育革命、新媒体和自媒体当中庞杂而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等等。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要建好守好网络阵地,办好管好各级未成年人网和文明网未成年人频道、文明校园频道,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搭建高标准、优质化的网络平台。加强教育手机报、家长信息报、家长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建设,做好面向广大家长的信息发布工作,发挥好家庭教育服务和成长环境监测作用。倡导文明上网,传播文明观念。开展信息资源分析判断教育,提高学生对各种信息源的分析、吸收能力,形成青少年对媒介文化影响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教育机制。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占领这个阵地,运用好这一手段,注重网上网下的一体化教育,加强内容建设,适应移动终端的传播方式,如音视频,形象生动地传播。
  三要夯实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是“00后”“10后”,是随着互联网成长的新一代。面对互联网高速发展所带来社会信息绝对量的增加,在心理发展不成熟,处理信息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青少年极易造成心理失衡状态。在品牌建设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抗压教育、生命教育和情商教育。要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体系,建设好管理好心理辅导场所和设施,配备专职老师和安排辅导时间。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亲身体验、注意力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预防和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关注总体现象和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团体教育和个体辅导,让学生掌握疏导、调整、解决的方法,养成健康的心理观念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一个公司的车间,每天都会发布一个心情指数,如发现员工情绪不佳,领导就会与之沟通。
  四要深化习惯养成教育。现在的中小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部分学生因为父母的溺爱、教育的缺失,没有形成遵规守纪、文明讲礼的好习惯。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的习惯养成教育从小就开始。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习的重点是:“教孩子学会笑眯眯和说谢谢”。学生在幼儿园毕业时会经历一次像大学毕业一样庄重的仪式,院长、老师、家长以及孩子都会穿戴正式而且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此后,各种仪式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贯穿终生的养成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品牌建设应加大行为规范教育力度,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制定完善校规校纪、宿舍纪律、饭堂公约等制度规范,强化遵规守礼宣传教育和实践养成。要开展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倡导文明用语、文明行为,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节俭卫生、优雅得体、谦和礼让的行为习惯。要强化礼仪教育,完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礼仪规程,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使礼节礼仪成为强化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方式。部队大楼下有一个“衣冠镜”,进门要看自己衣冠是否端正,学校也可以借鉴。
  (五)坚持学思践悟路径,疏浚品牌建设育人渠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坚持学思践悟、实践育人这一建设途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做一名“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一是注重润物无声,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要以建立学生 “知、情、意、行”四大核心素养为根本,树立引导学生道德行为由“他律—自律—自主—自觉”发展为取向的教育目标,把品牌建设与日常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品牌建设网络。要融入课堂教育。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把品牌建设的主题融入教材,教在课堂,植于思想。要围绕品牌建设主题编制整合校本教材和系列课程,构建突出主题、彰显特色、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要融入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劳动技能、科技体验、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进去,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要融入社会实践。最近各大高校开始陆续寄出录取通知书,其中华南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附带了“大学的第一份作业”,这是一份新生暑期“知行”活动通知,活动倡导学生利用暑假阅读一本经典著作、开展一次社会实践,很有借鉴意义。品牌建设要设计利用好德育实践活动,结合建设主题常态开展志愿服务、研学旅行、孝道实践、感恩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要做好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社区、敬老院、纪念馆、文化馆等结好对子、搭好平台,推动学生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二是注重言传身教,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范跑跑事件、幼师虐童案、教授性骚扰事件等与师德相关的重大舆情热点频频曝光于网络,师德师风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老师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二关键人,老师的品德、言行、操守,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要严格师德管理。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师年度及聘期考核、职务评聘晋升、晋级和评优奖励的重要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要加强技能培育。围绕日常教育和品牌建设,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成长计划,定期组织师资培训,以众筹创课、师徒结对、名校远程协作教研、打造名师工作室等形式,保证品牌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要注重典型带动。围绕品牌建设主题,开展寻找最美教师、评选文明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幸福教师沙龙等活动,着力培育老师们的教育伦理观和师德理念,激励引导他们成为学生生涯规划和生命成长的促进者、多元价值选择的引导者、从他律到自律的有效管理者。
  三是注重成风化人,优化校园德育环境。环境与文明程度密切相关,要注重以境育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要加强主题规划。要围绕主题做好规划,合理布局校园教学、文艺、体育、科技等场所,合理设置公益广告和宣传材料的刊登,实现色调、外形风格和谐统一。不少学校的公益广告宣传的内容非常全面,但张贴布置没有条理,见缝插针、规格不一,给人感觉就是为了完成宣传任务,没有做到有规划、有设计、讲布局、讲美观。要注重艺术表达。要善用汉字、诗词、楹联、典故、名言、家训等文化内容,通过雕塑、墙绘、木雕、石刻、陶艺、书法、建筑小品等艺术形式对品牌主题进行诠释和展现。凝练和归纳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校训、校规、校风,设计好体现积极意义和建设主题、被学校师生广泛认可的校徽、校标、校旗等校园文化符号,并将其融入到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之中,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要抓好净化美化。除了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洁,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健全校园长效保洁机制,特别是全面清理校内公厕、楼道转角、围墙周边等卫生死角;二是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常态化开展“校园大扫除”“内务整训”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校园主人翁意识,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五、开拓创新大胆探索新路子
  文明校园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创新工程,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做到勇于上下求索、善于改革创新、敢于开拓进取,为全省文明校园创建再闯新路、再立新功。
  一要加强统筹,科学规划。各地文明办、教育局要加强交流研讨、加大规划力度,落实动态管理,将品牌建设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项目来抓,确保2020年实现全省中小学创建全覆盖、一校一品牌。学校党委要发挥龙头作用,以文明校园品牌建设带动文明校园创建深入开展。要建立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建设工作机制,结合自身学校属性、学生特点等制定详细建设方案,提出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有计划、有步骤推进。
  二要注重主体,共建共享。要坚持贴近师生原则,聚焦群众性、广泛性来策划推进品牌建设工作,把品牌建设延伸到每一个年级、班级、处室。要对品牌建设做好宣传和动员,坚持师生特别是广大学生在文明校园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建言献策、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使品牌建设真正成为教育人提升人的生动过程。
  三要善于总结,充实提升。要着眼日常、关注平常、注重经常,防止品牌建设形式化、简单化。要加强问题导向,梳理总结品牌建设中师生普遍关心、成效不足的问题,不断对品牌建设进行改进与革新。要坚持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使品牌建设由追求简单合格向追求卓越、追求完善跨越,创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师生满意、社会认可的文明校园品牌。
  四要学习借鉴,注重创新。要把视野打开,加强学习交流,向先进地区、先进学校取经,不但向省内、国内的同行学习,而且要向世界先进的学校学习,把他们好的理念和好的做法学回来、用上去。要注重创新手段,拓宽建设载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模式,推动品牌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要利用好学校网页、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载体及分众化平台,设置议题、吸引参与、互动交流。
  五要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学校的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媒体,要对品牌建设活动进行系列宣传、全面报道。各地文明办、教育局要加大品牌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宣传先进学校好的品牌、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宣传优秀集体。学校要在校园主干道、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饭堂等重点部位,及时设置专栏,开辟宣传阵地,营造文明校园品牌建设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文明校园品牌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任务、振奋精神,以更高标准、更新举措,推动文明校园品牌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广东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