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红色基因
石部洋——红色的土地
发布日期:2021-07-02
  林文珊
  石部洋和我居住的村庄相隔不远,它于我并不陌生。而真正走进石部洋,是缘于这个鲜红的五月,我参加了揭东区老区建设促进会、揭东区读书创作协会组织的“揭东老区行”活动,采风之行虽短暂,我的内心深处却对这个古朴的村庄有了更多敬仰之情。
  当汽车行驶进一条平整、宽阔的村道时,我们在村干部的指引下来到了石部洋福利组。怀着一份虔诚,听福利组的老人家跟我们讲述那段烽火岁月的历史,一幅凝重的革命画卷仿佛就在眼前徐徐展开——早在周恩来、贺龙等革命先驱进入揭阳时,石部洋的百姓就积极拥护并参与革命,1944年,当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到潮汕平原时,石部洋的乡亲们就自发行动起来,团结一心,还暗中在村里的“田螺弯”巷道打伤了一名日本兵。是年农历二月二十三,乡亲们擂响战鼓,召唤十八乡的村民追击日寇,瞬间,锡场乡亲纷纷响应,“火烧成玉楼”日本鬼子……从解放战争时期,村民杨亚广、杨书友、杨世辉等,在地下党领导苏市的指引下参加秘密组织活动,号召团结民众,开展斗争,为革命工作英勇奋战。潮汕地下党陈焕新和揭阳游击队吴克、柯广、苏市、苏愈等人还多次到石部洋的书斋召开会议,指挥抗“三征”等革命活动,后来,这一群群投身革命队伍的仁人志士与日寇进行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部洋——红色的土地,不朽的故事,令人热血沸腾!此时,我对这座曾饱受凄风苦雨的村庄有了更多的向往。
  在福利组杨明钦老人的热情指引下,我们一行人行走在洁净的村道上,这里绿树环绕,屋舍俨然,一棵棵高大繁茂、翠绿动人的“大王椰树”矗立在我们眼前,挺拔的枝干似在述说着石部洋人坚定的追求,望着这眼前的郁郁葱葱,我仿佛有一种心灵的静谧与闲定。我想,石部洋的树木为何如此茂盛?那是因为历史的光泽源远流长!
  风刀霜剑的日子里,石部洋乡亲奋不顾身与敌人周旋斗争的故事如泣如诉,我们眼前的这座“声武公祠”就是血与泪的见证。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1944年农历十二月十四,锡场义属18乡的村民不忍日军兽行,自愿发起斗争,准备抗击日军。当时参加抗击日军的村民以腰缠草绳为标志,到石杨村老寨前集中,因情报被日军奸细掌握,敌方人员装扮成抗日村民混进抗日队伍,两位村民被枪杀,抗击日军行动失败。第二天,驻扎在成玉楼的日寇到石部洋进行疯狂报复,日寇惨无人道地放火烧掉了“声武公祠”及相连的90多间房屋……望着眼前那深邃的瓦墙、残缺的断砖,他们在风雨沧桑中傲然挺立,述说着石部洋乡亲大义凛然、英勇抗日的壮丽篇章。
  听着一个个令人动情的故事,同行的文友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拿起笔,记录下这凝重的一页。是的,日寇暴行令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可是,不管石部洋的儿女遭遇怎样的艰难坎坷,他们为了革命信仰而赴汤蹈火;为了捍卫家园故土而驰骋沙场。在“田螺弯”历史文化区,走进一处处革命遗迹,触摸着一颗颗砂砾、一面面古墙,红色的文化气息弥漫而来。“抗日指挥中心遗址”“革命武工队活动秘密室旧址”“古寨门”等,无不向我们彰显着这座村落的红色力量。它们仿佛闪烁着战斗的火花,深深地影响着石部洋的代代儿女,这不正是红色文化的内涵吗?
  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过“田螺弯”巷道,遇见了精神矍铄的杨金潮老人,他激动地跟我们讲起自己那不幸又幸运的身世,当他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遇上了日寇火烧“声武祠”,幸好他的伯母及时抱走了他,幸亏乡民杨陈升在老寨楼顶前擂响战鼓,赶走日寇,杨金潮老人才得以幸存下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老人家似乎连声音也在颤抖。是啊,革命年代的石部洋乡亲,他们是英雄的儿女!石部洋的乡亲为何如此勇敢?因为他们的房屋曾住过革命战士,他们曾火烧成玉楼、追击日本兵,他们曾为和平的生活而战斗、而牺牲。他们的精神光照后人!
  置身于石部洋古村寨,这里的一屋一墙、一草一木,全然是一种心灵的律动。千年古树一身凛然,气势雄伟,虬枝苍劲,宛如“钢铁战士”,挺直腰杆,立于老寨古屋间,不卑不亢。当阳光从枝丫中透过,折射出跳跃的影子时,这片红色的土地更加熠熠生辉,令人驻足。
  当我们的视线渐渐远离“石部洋历史文化古寨”时,回首这个端庄的村落,仿佛让我看到前方燃起的火炬,那是一份希望,更像是一面飞扬的旗帜。如今的石部洋,因为党的惠民好政策,制造业、电子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这个昔日的小村庄日益富裕强大,乡亲们的生活日愈幸福。因为,她有一颗红心永远向着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一行镶嵌在党旗下醒目的大字分明在提醒着我们,不忘过往的血泪,珍惜当下的幸福,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