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明城市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62)
临江南路:水城绿道,诗意江南
发布日期:2021-08-11
  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从走出第3站“靛行街”时,其实就已经踏上了临江南路,因为临江南路是一个绵延10多千米的长线段,我们想一边走一边储备对她的认识,适当时机再来进行介绍。
  2021年季夏,我们在完成进贤社区的采访,即将走进一个跟临江南路名字紧密相关的新设置社区的时候,决定直面这条城市干道,将她的历史文化渊源呈现给广大读者。
  得名于2002年的临江南路,跟北河下游堤围紧密相依,跟北河流向完全平行,呈西-东-北-东南-南的凸弓状走向,全长18千米。这条城市主干道,其实也就是岭南水城“浮水葫芦”地带中的葫芦北侧轮廓,西抵葫芦嘴,东南达葫芦尾部。
  记者 蔡逸龙
  西环城路至马牙街
临江南路位置图。阿龙 制图
临江南路的起点西凤大桥下靛行街口。阿龙 摄
  临江南的西端,在西凤大桥南引桥下。而这一段的历史,是西环城路东北段。
  1937年,揭阳县政府拆掉了全城的城墙,改建为环城马路,全长4232米。1952年,新中国揭阳县人民政府将环城马路扩建为宽18米沥青、石砖路面,并作为市政道路按方位命名分为东环城路、南环城路、西环城路和北环城路4段,便于编制门牌和户号。最初的东西南北4段环城路的划分,只按照其大致的方位,东环城路从进贤门至马山窖口,南环城路从马山窖至南门桥,西环城路从南门桥至北窖口,北环城路从北窖口至进贤门。这样的划分,西、北、东环城路均成为弧状道路,而南环城路侧呈西北-东南走向,是4段道路中最短的一段,仅300米。据《1980年揭阳县地名普查榕城镇街巷(路)标准名称表》载,这段路有44户180人。而今天沿北河边的道路,则原为西环城路西门市场至北窖口段、北环城路北窖口至北门市场段。
  然而,大多市民对于各路段的名字,没有细究从哪儿到哪儿,却是依方位来叫的,如西湖公园北侧的道路,尽管属于西环城路,但人们大多称其为南环城路,如称南环城路南窖桥、南环城路木材公司。对于北窖口至西门段,市民也大多称其为北环城路,如对于揭阳一中位置的描述,就有西环城路和北环城路两种,就是上述的榕城镇标准地名,在标注牛屠巷起止点时,一不小心也误为“西马路至北环城路”(依其时的分路段名字,应为西环城路)。
  2014年,揭阳市区命名和更名了一批街路,环城路的4段按东西南北方向重新命名,东环城路从北马路至望江北路,基本呈南北走向;西环城路从望江北路至临江北路,也基本呈南北走向;因望江北路的建设覆盖了原来的整条南环城路,又因为望江北路在向西推进时征用了西湖公园北部的一片地,使得原来的西环城路留存了一段,再因为西环城路延伸至新拓展的西湖公园北部地带与望江北路驳接,这段西环城路遂成为南环城路;北环城路则在临江北路向西拓展中被覆盖了西段,仅剩下北门市场至北马路段。
  从西凤大桥至北门市场,也即从原环城路“贡献”出来的这段临江南路,长1.5千米。
  由北门市场至瓜籽池口路段,原来称为火船头街。火船头街原长286米,宽10米,筑于1932年12月,原称火船头路,其时因路北侧有轮渡码头称为“火船码头”而得名。
  由瓜籽池口至北河大桥,原来是一条“凹”状小路,瓜籽池口建有龟腰桥,龟腰桥东侧为一南北走向小路,小路在天后宫前折向东,又再折向北,恢复南北走向,至北河边,这条凹状小路没有名字,但因位于天后宫前面,天后宫又称妈祖庙,这一片聚落遂称为妈前。由妈前再往东,称为马牙街。妈前和马牙街是古城北城关连通城郊的一条重要道路,马牙街东端是马牙渡,由渡乘船,可抵达北河北岸的义河村和仁港村。
  北河大桥外公路
1946年揭阳县城地图上“龟腰桥-妈前-马牙街”标示。阿龙 截图
临江南路榕华段。阿龙 摄
  解放前,马牙街东端的马牙渡口,是城区东北角街巷道路的终端,再往东,仅有乡间小路连接东边的椟松村。查1946年的揭阳县城地图,这一片标示的仅是表示乡间小路的断续线,而不是街巷的双实线。
  1956年,揭阳火柴厂建立,选址于东城郊的椟松村北河边。由马牙街通往火柴厂的乡间小路,开始扩筑为沙土路,便于货车行驶。
  1965年,北河大桥建成通车,马牙街直通大桥南引桥下的桥洞,桥洞东侧沙土路,也开始硬底化起来,筑为水泥地面。随着一批厂矿企业落户北河大桥东侧的田地,桥墩下的道路也逐渐向东拓展。
  吴玉卿,榕华街道进安社区退休人员;郑伟波,江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榕芳,市新闻机构司机。3人回想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河大桥南引桥东侧这段北河南岸路的厂矿企业,自西往东有:港墘、巷畔村的村办灰窑,县盐业公司仓库和码头,县火柴厂,县土产公司仓库,汕头市公路局的船厂,县轧钢厂,揭阳国际鞋业公司,埔上村工业区。
  老蔡,20世纪80年代初,曾利用中学暑假时间在家里给县火柴厂做贴火柴盒零工,每次踩单车送火柴盒到厂里上缴,都要经过这段路。他说,从桥墩下经过,若灰窑开工,得屏住呼吸,仔细观察迎面有否来车,然后从烟幕中缓慢经过,再踩上一小段路后,就到了火柴厂门口。而再往东踩的话,就会见到大遍的农田,那就是农村了。
  其实,直到20世纪90年代,没有名字的这条北河大桥外公路,也只是延伸到埔上工业区一带。
  城市规划七号路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1993年,在原来的《揭阳县城(市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市城规局专题针对设市后旧城规划和保护作了一次比较深刻、广泛的讨论和研究。1994年,新制订的《揭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在城市规划图的编制上,东西走向的道路,自北而南依次暂名为一号路、二号路……南北走向的道路,自西而东依次暂名为1号街、2号街……位于北河南岸的道路,从西环城路开始一直往东,编为七号路。
  七号路西段属旧城改造路段,相关部门为此还设立揭阳市区第七号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进驻于榕城区中山街道永革社区D座楼下10号。
  七号路的建设,从北河大桥南引桥东侧开始,拆迁工作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上述的北河南岸一带的厂矿企业,均被列为拆迁范围。
  1999年,受市政府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驻揭阳,在市城规局的配合下,着手编制揭阳市区“两河(南河、北河)四岸”景观规划。2000年,市政府批复了《揭阳市区两河四岸景观规划》。七号路的建设,与北河南岸景观一并规划,分期建设。
  2004年9月1日,揭阳市区临江南路城市设防综合工程堤围建设举行开工仪式,此后,北河大桥至榕东街道段河岸景观建设和道路建设完成。
  2009年,北河大桥至西凤大桥段河岸景观建设和道路建设完成。这段路西段因涉及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物保护点揭阳一中西斋,规划建设部门特意将路基向北挪了一些距离,原本设计的河岸绿廊让位于道路,宽度由是窄了许多。马牙街、妈前、龟腰桥、火船头街、水产公司前桥、北窖新桥等并入新路中,自此成为历史地名。原来的水域瓜籽池、东风河、玉窖溪流入北河的河口,均建造为涵道,行人、车辆经过这些河口,完全没有过桥的感觉。
  城市绿道建成抵达北河河口
临江南路溪南段。郑楚藩 摄
明月公园。郑楚藩 摄
  临江南路北河河岸路段,至榕东街道为榕城区管辖范围,溪南街道至京冈街道的北河河口段,为揭阳试验区管辖范围。报道组查阅了2007年编印的《揭阳市区地图》,这一片河岸堤围地带,除了京冈街道东侧的胡厝、新路有乡间小路位于堤围内侧之外,全线均为农田土地标识,仅有断续线表示将规划建设为道路。
  2013年3月揭阳空港经济区成立后,加快了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建设进程,北河堤围内的规划道路,开始由断续线变为实线。
  2018年3月,空港经济区榕江新城滨江大道(环岛路)一期工程动工,这条路实际上是北河南岸的临河道路,是市区规划道路七号路的延伸,从榕城区榕东街道至空港经济区京冈街道新路社区,全长9.75千米,宽40米,双向4车道外加2辅道,总投资2.38亿元。2019年2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与此同时,北河河岸绿化景观也全部建成。凤美街道塘埔小学退休校长黄洁潮说:“以前这里连条路都没有,我们出行十分不便。滨江大道(环岛路)一期通车后,道路平坦宽敞,还铺设了沥青,两侧绿化带生机盎然,出行再也不用愁了。”
  至此,西北起溪南街道,过凤美街道,东南达京冈街道双溪嘴的这条城市干道,全线与榕城区的临江南路驳接,从西凤大桥下开车一路向东行驶18千米,即可抵过双溪嘴附近。而从钓鳌桥上开始的绿廊,一路伴着北河水的流向,自西北至东南延伸至北河下游的河口处,那里建成了明月公园。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北河绿廊段的终点,将是那个明月公园,而南河绿廊段的起点,也将是那里。
  路名藏着水城文化内涵
“浮水葫芦”鸟瞰,左边为北河,右边为南河。郑楚藩 摄
  临江南路,这是2002年命名的新名字,自此代替了城市规划建设暂名七号路。
  我市著名学者、地方历史文化专家彭妙艳曾参与当年市政道路命名的讨论,谈到了取名临江南路的内幕。
  其时,两河四岸建设如火如荼,北河北岸、北河南岸和南河北岸已经建成了部分沿河绿化带和城市道路。对于市机关办公大院门口的市政道路,虽然规划暂名为六号路,但市民却称之为沿江路。而在揭东县城,县政府门口的道路,群众称之为沿江路、滨江路。对于北河南岸、南河北岸的道路,市民也大多称之为沿江路。这样,沿江路就几乎成了泛名,人们却又不得不在前面加上东山、揭东、榕城北河边、榕城南河边这样的地域名称,甚为累赘。《揭阳日报》也曾发表专文呼吁解决多路一名、多路近名问题。专家组在讨论的时候,一度提议,北河两岸的道路命名为北河北路、北河南路,南河两岸的道路则命名为南河北路、南河南路。这样的命名,虽指示作用明显,却又显得十分拗口。在大家意见不一的时候,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提出建议:中国古典诗词有临江仙、望江南词牌,将两个词牌名镶嵌进揭阳这座粤东古城、水上莲花城市的沿江道路名字上,不是更显得诗意十足、古朴典雅?而且叫起来也朗朗上口。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专家们的赞同,于是,古词牌名临江仙就镶嵌在北河两岸道路上,望江南则镶嵌在南河两岸道路上。北河南岸的规划暂名七号路,自此命名为临江南路。
  林老师,中学地理教师,在谈到揭阳市民习惯把北河、南河环绕的地域称为半岛这一现象时说,其实,半岛只可用于比喻,却不能作为江河陆地上三面环水地域的地理称谓。他说,半岛是指陆地一部分伸入海洋或湖泊而言,这样的水域不包括江河。假如凡江河三面环水的地带都可以称为半岛的话,那所有的江河就会有好多的半岛。因为两河合流,形成直角状的几率甚小,而形成锐角的一方就是三面环水,这样,每个合流处就都成为半岛,从揭阳地图上检视一下,除北河南河汇合处的空港一带,还有枫江注入北河的炮台一带、仙桥河两端注入南河一带,都是三面环水。而江河自身在奔流时也会形成三面环水的地带,如南河过渔湖长美,形成三面环水,在南岸的汕头市潮阳区也形成另一个三面环水地带;南河会北河注入榕江后在地都也形成了一个三面环水地带;北河的锡场潭王段,也形成三面环水地带。倘都把这些地带称为半岛,揭阳的半岛就会数不胜数。林老师说,江河三面环水的地域,其实有准确的叫法“湾畔”“湾地”,江湾、河湾都是指江河的弯道处,如双溪嘴古代就又称为浦湾。他说,地名命名是流传久远的事情,硬造不切实际的地名,只会留给后人花大力气去修正而已。
  报道组查阅了省、市民政部门相关地名变更公告网页,空港经济区的榕江新城滨江大道(环岛路)名字尚未见诸于公告榜中,这一名字应该跟上述的七号路一样,还只是规划建设暂名。
  彭妙艳老师认为,地名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体现,命名新地名,第一要考虑名字会否与邻近地区同名或相似,如是,则要尽量避免;第二,一定要切合本地域的文化和历史,切忌生搬硬套。临江南路的命名,就成功地避开了揭东区的滨江路名字,也回避了此前多个沿江路称谓,而她取自词牌的名字,更让这条城市干道多了一份诗意,更重要的是,她跟岭南水城的历史文化相依偎,与元鼎路、绍兴路、思贤路、进贤门大道等重新命名的道路互为映衬,成为古城的一个个重要文化标识。
  2021年3月,来揭阳参加全省革命老区宣传通讯员培训班的粤东片部分通讯员,应邀参观揭阳市区,驱车全程浏览了整条临江南路,并沿路观赏了北河河岸绿廊景观,对揭阳市区目前最长的这条绿道赞叹不已,连称这是揭阳城市建设的“大手笔”。
  是的,从老城到新区,从古城墙蜕变而来,从一片片堤围下的农田荒地、田间小径蜕变而来,临江南路,这个诗意名字,以及她的往昔沧桑故事和今日华丽身姿,伴着岭南水城,都将是揭阳人永远的美丽记忆。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