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明评论
乡村之“魂”如何涵养
发布日期:2021-11-19
  农 平
  比之有形的物质世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同样不可或缺。乡村亦然,一个有灵魂的乡村才是灵动鲜活、有生命力的。乡村之“魂”,由乡村社会所有个体共同叠加构筑,又反过来潜移默化影响着一方水土之上的人群,看似缥缈却实实在在,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那么,一个乡村的灵魂如何孕育形成?答案就是,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滋养作用,用文明春风化雨,以文化成风化人。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来,不少地方探索出许多有益的方式和载体。比如,挖掘整理乡村历史文化资源,重塑乡贤文化,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与此同时,一些误区也需要注意。如,有的地方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虚功”“慢活”,不愿投入太多资金精力;有的地方忽视农民主体地位,造成群众积极性主动性没能发挥出来;有的地方只重硬件投入,缺乏有效组织利用;还有的地方一阵风,做完花样子就万事大吉。这些不良倾向都需要警惕和规避。
  “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培育形成,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农民群众经常得到文化的滋养、文明的浸润、风气的熏陶,向善向美向上的乡村文明新气象才能形成。总之,当乡风正、家风兴、民风淳时,乡村也必将真正“活”起来。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