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善行义举
许志彬家中遇到特殊困难向本报求助,经报道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
爱心暖寒门 人间处处春
发布日期:2022-04-08


张中其(中)和子女一起翻看好心人捐款清单。林春晓  摄
  □记者 林春晓  通讯员 李凯旋
  4月6日下午,市人民医院一间病房里,27岁的许志彬对躺在病床上的哥哥许远城说:“兄,自3月29日揭阳日报登出我代表咱家向社会求助的消息后,已经有一些慈善机构和好心人出手相助,目前可帮你治病了,我已陆续收到捐款2万多元了,你就放心吧,等病好带你回家。”
  处于半昏迷状态的许远城虽还不能准确表达,但他已从弟弟诚恳的语气和滴落的泪珠中,听懂了社会各界对自己的浓浓爱意,他露出久违的笑容。
  与此同时,在同一家医院接受完化疗的许远城父亲、癌症患者张中其,从次子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喃喃自语:“能遇上社会这么多的好心人,是我家的福气!”他对身旁的女儿许志娟、次子许志彬说:“你们要把捐款的单位和个人用纸张写下来,永远记住这些好心人,并在以后有能力时回报社会,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患者家乡亲友旧交率先捐款
  3月11日,家在揭东桂岭凤光村、从小患有癫痫病的许远城,不幸摔成重伤,当天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救治。此前,父亲张中其因患上鼻咽恶性肿瘤,已经在同一家医院治疗,父子同时患上重病,使这个原先贫困之家更是雪上加霜。张中其除先后报销4万多元医疗费外,余下的几万元费用需自理。长子许远城因未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不能报销,只能全额自费治疗。父子已花去10多万元,均是家人四处借来的,家中债台高筑。原先打工的女婿王娃,次子许志彬,也只好放弃挣钱,全心轮流护理家中二位病人,女儿许志娟也时常帮这帮那,2个孩子由外婆带。见家中日子无法独自支撑,许志彬选择代表全家向本报求助。
  本报记者潘彬彬将此事写成新闻发表后,张中其现居住地桂岭镇的众多亲友及他家乡梅州丰顺的故交,纷纷加大资助他家的力度。有的从手机微信和银行卡上转账,有的登门送钱,共给许家父子捐出1万多元。
  慈善机构施善举
  3月31日,一位少妇首次走进榕城区榕东街道西陈村一家慈善机构,她就是张中其的女儿许志娟,当天应这家机构负责人陈奕波之约而来。
  原来,陈奕波当天上午从本报上看到《治疗费愁坏桂岭这一家人,期待好心人伸援手》这篇新闻后,马上召集几位理事一起商量,大家决定以机构名义,给张中其父子7200元捐助,并用电话联系许志娟前来领取。
  当许志娟从医院匆匆赶来的,才发现因急于赶路,忘记带上医院诊断证明,身上只有老家凤光村委会证明,她表示要赶回医院补开证明,陈奕波拦住她说:“不用了,党报上登的新闻,也是一张最好的证明,可信度高。”陈奕波还和几位理事从身上共掏出1000多元,一起捐给许志娟,祝她父亲和弟弟早日康复。
  望着眼前这几位虽陌生但带友善的脸庞,手上捧着8000多元包裹着爱心的捐款,许志娟顿感有一股暖流注入心田,久久说不出话。
  社会人士慷慨相帮
  许志彬求助新闻见报了,我市各地有多位热心人士看到后,先后按报上的手机微信号码及银行卡号,共给他汇去4000多元捐款,其中1000元是家住榕城区金润帝豪湾小区的郑女士捐出。这笔汇款还有一段小“插曲”。
  已从揭东区工作岗位退休的郑女士看到求助新闻后,立即动起同情心,到附近一家银行准备汇出1000元给许志彬。一位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见郑女士上了年纪,又是给陌生人汇钱,提醒她对方会不会是电话诈骗,弄清对方真实身份再说,因近年被骗的案例到处都有。
  “这是揭阳日报刊登的,党报发出的信息不会有假,人家记者是经过实地调查采访写出来的,我相信!”见郑女士语气坚定,工作人员也只好照办。
  出外乡亲也相助
  4月6日中午,许志娟的手机微信号收到一笔令她感到意外、也深受感动的捐款——2000元。捐助者是一对在300多公里外深圳创业的揭阳籍夫妇。
  许志娟与他俩素不相识,又不在同一个地区,怎么会得到人家的帮助呢?
  原来,本报记者曾报道过这对夫妇,将许志彬求助新闻转给他俩。见家乡有人需要帮助,他俩就转2000元给记者,请帮捐给许家,并替慰问病人。
  4月6日,记者将这笔爱心汇款,转给了许志彬的姐姐许志娟,并强调这对夫妇不肯透露真名,他俩老家在榕城梅云云光村。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