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明城市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92)
揭阳大道:连结起历史和未来
发布日期:2022-04-27
  从钓鳌桥往东,沿临江南绿廊东行4.887千米,就来到梅东大桥下,梅东大桥是连结梅汕高速公路和揭惠高速公路的揭阳大道横跨北河的一座大桥。
  揭阳大道全长20.6千米,被称为揭阳“第一路”,这条以揭阳命名的城市干道,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呢?2022年仲春时节,记者一行来到揭阳大道,寻找这条以揭阳为名道路的历史文化元素。


揭阳大道位置图。阿 龙 制图

  □记者 蔡逸龙
  规划蓝图诞生了12号街
  20世纪90年代以前,今天的揭阳大道所经过的路段,不是农田,就是山坡。而梅兜村往返于北河北岸东泮村,设立的渡口叫乌树渡,为梅兜、东泮两村共有,据1991年《渔湖镇志》载,乌树渡设有人力木船1艘。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县级榕城区,揭阳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不久,一张揭阳市规划图展现在市民面前,这张规划图绘就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城市干道,因为是规划阶段,绘于图纸上的街路名字,东西走向的称某号路,由北而南分别为一号路、二号路……,南北走向的称某号街,由西而东分别为1号街、2号街……这条由一号路(今环市北路)跨越北河、南河直抵十三号路(今环市南路)的规划道路,被暂名为12号街。
  1994年,12号街跨越北河、以南北两岸两个村子梅兜、东泮的首字命名梅东大桥开工建设,但由于资金等原因,工程建设未在其时完成。2001年9月25日,梅东大桥重新开工,建设步伐加快。2002年4月22日,全长585米的这座大桥建成并通过省交通厅验收。而在这一年,揭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了一批城市道路,12号街的暂名终于中止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莲花大道取代了它。2002年的道路命名公告表上标明:莲花大道,原称12号街,北起原一号路,南达十三号路,长6450米,宽80米。
  乌树渡随着梅东大桥的建成停摆了。连结梅东大桥的莲花大道东升段和榕东段,随之也开始抓紧铺筑。榕东段的进展稍为快一些,而东升段则因境内其他道路建设多点并进而稍为缓慢,于是我们在2010年8月出版的《揭阳市地图集》的卫星地图上见到,梅东大桥北端桥头处还没有拆迁,大桥只与临江北路形成丁字形路口,由东泮村北向抵达望龙头村的道路,还是乡村公路——卫星地图可能于稍前的时间拍摄吧。当年11月,粤东侨博会在揭阳市区举行,揭阳楼文化广场和周边的道路建设快速推进,莲花大道北、莲花大道中在侨博会召开前,以亮丽的身姿竣工通车,矗立在世人面前。作为连结侨博会主要活动场地市机关办公大院、揭阳楼广场、揭阳念慈体育馆的主要道路,来自世界各地的侨领们对这条新建成的八车道宽敞道路啧啧称赞。
  莲花名字有着浓厚文化象征内涵

揭阳大道仙桥段。郑楚藩 摄


揭阳大道东升段。郑楚藩 摄


 揭阳大道榕东段。郑楚藩 摄


梅东大桥上的莲花花蕊石雕。阿 龙 摄
  梅东大桥建设时,所在的道路拟命名为莲花大道,因而建设者在大桥的两侧护栏上,特意采用了莲花花蕊的石雕作栏饰。
  将规划的12号街命名为莲花大道,有着代指揭阳为“水上莲花”美称的文化意蕴。
  揭阳历史上有“水上莲花”“出水葫芦”的美称,这是因揭阳水城的水系自然环境而得出的。
  北河自西北而来,南河自西南而来,在揭阳城以较近的距离成带状夹城而过,再互相经过一番曲折东行之后,于双溪嘴汇入榕江。两河之间的冲积地带,形成了多河汊的冲积平原,水网四通八达。古时,人们登上黄岐山顶,远眺县城及两河形成的地貌,宛若一个葫芦浮于水上,因而称揭阳城为“出水葫芦”。而在良田万顷之中,葫芦地带中众多的河汊汇于南北两河之中,这些河汊又如莲叶上的茎脉,南北两河则如莲叶盖的盖沿,因而古人又称这一地貌为“水上莲花”。
  在2002年版道路命名方案专家组讨论时,参与人员大多认可将揭阳的美称“水上莲花”镶嵌进城市道路之中,这样可以让揭阳的美称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永存记忆。
  因为规划中这条城市干道还将跨越南河,直抵仙桥,规划建设的跨南河大桥,遂被命名为莲花特大桥。
  从2010年起,莲花大道成为揭阳市区一条最繁忙的道路,由揭东县城西来进入榕城区主城区的车辆,以及由国道G206线转往省道S236线的车辆,大多从莲花大道经过,在某些方面大大减轻了北河大桥的交通压力。
  改名有着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揭阳大桥。郑楚藩 摄
  2013年6月28日,揭(阳)惠(来)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这条由揭阳市区过普宁、汕头潮阳、潮南直抵惠来的高速公路,起点设于距莲花大道南端5.3千米的仙桥街道湖南村湖心。规划中的揭阳市区连接线全长8.795千米,除了这5.3千米之外,还向北延伸,跨越南河直至莲花大道中。
  莲花大道向南延伸至揭惠高速公路出入口,将与这条高速公路一起,成为贯穿整个揭阳市南北的一条新的交通大动脉。
  而在莲花大道的北端,一条沿黄岐山东南麓往东北方向连续梅汕高速公路埔田出入口的新城市道路,也进入规划建设中。莲花大道南北两端延伸出来的道路,将连结起两条高速公路,并串联起揭东、榕城两区以及普宁市和惠来县。市里综合了各种发展因素之后,决定扩建这条交通大动脉,并将其重新命名为揭阳大道,规划中的莲花特大桥也相应更名为揭阳大桥。
  2019年4月22日,揭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将莲花大道更名为揭阳大道。
  揭阳大道全长20.6千米,比原来的莲花大道拉长了3倍多,北起揭东区梅汕高速公路埔田出入口,往南沿黄岐山东南麓折西南向入榕城区,在环市北路转为南向,涵盖原莲花大道北、中、南3段,经梅东大桥、揭阳大桥跨越北河、南河,过环市南路后直抵揭惠高速公路出入口。
  2018年8月2日,揭阳大道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2021年2月9日,揭阳大桥及揭惠高速公路揭阳市区连接线(揭阳大道南)建成通车。
  揭阳名字有着2000多年历史


《广东通志·人物志》有关史禄“家揭岭长”的载录。阿 龙 截图

  踏入新世纪,广东省内的诸多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选取了最主要的城市干道,以地级市的名字命名,将地级市的名字镶嵌进地名文化之中,惠州大道属较早规划建设的一条城市干道,几经建设,连结起博罗县、惠城区、惠阳区和惠东县;东莞大道则贯穿了东莞市主城区;汕尾大道连结起汕尾市城区和海丰县;此外,潮州大道、梅州大道、河源大道等,也都成为当地中心城区的最主要道路。
  以揭阳命名的揭阳大道,加入了地市中心城区干道与地市同名行伍之中,虽然命名至今仅3年,但揭阳的建制历史却长达2000多年,将历史悠长的政区名字套在这条揭阳城最主要的城市道路上,完全不为过。
  揭阳的名字来自南粤山脉揭岭。据明代欧大任《百越先贤志》卷一写道:秦平定南越后,在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并命史禄”留任“揭岭长”。《方舆纪要》也云:“史禄转饷,留家揭岭,此为中土移民入潮之始。”《东汉会要·卷二十·职官》载:“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史禄原为秦朝负责运输军饷的官员,为确保秦军粮草供给,他带领士卒经过一系列的探源、选址、凿山、修坝、筑堤、辟道等艰巨工程,历经数载,终于修成一条37千米长的人工运河——灵渠,引湘入漓,成功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使得秦朝大军供给快捷充足,完成了统一岭南大业。随后,他留家揭岭,就任揭岭长,说明其时揭岭是秦朝设置一个小县,县名取自山名,因县人口小,县官不称为令,而称为长。
  为守护这个新置小县的安全,秦朝大军又于揭岭设立军事机构,因为这个军事机构位于揭岭南面,山之南称阳,故称为揭阳戍。
  揭阳戍因位于揭岭之阳而得名,这是史籍最早出现的揭阳名字。尔后,揭岭县与军事机构揭阳戍合二为一(合署办公),县名遂定为揭阳县。
  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完成南征百越大业,设立南海郡,史禄留任揭岭长并设立揭阳戍算起,揭阳名字的出现至今年已满2235年,而作为粤东最早的县级政权建制揭岭县、揭阳县,到今年也有2235年了。揭阳名字的历史厚重,穿越了2000多年的时光。
  东晋咸和六年(331),将揭阳县分设为海阳、潮阳、海宁和绥安4县,隶属东官郡。揭阳虽被一分为四,名字却未曾消失,在历隋、唐、五代十国、宋四代700多年的时间里,揭阳这个古名,一直被作为郡、州一级的别称保留下来。唐代文豪韩愈在《别赵子(即赵德,潮州人)》一诗中写道:“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馀。”北宋梅尧臣诗赠友人出任潮州知州,以“自昔揭阳郡,刺史推韩侯”为勉;证明在唐、宋代,揭阳是潮州的别称。而历史上,潮州城曾建有揭阳楼。揭阳这个名字,从未因为县级政区的裁撤而被人们忘记。
  南宋绍兴八年(1138)复置揭阳县,十年将县城设于榕城,揭阳的名字重回到行政区专名上。但不管是专名还是别称,这个粤东最古老的名字,有着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将这个名字赋予于一条城市干道,以及一座跨江标志性大型建筑,都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新路名提升文化的品位与质量
  揭阳大道作为城市创新发展脊梁,一方面连结揭阳市区由北而南10多条东西走向的城市干道,联动揭东城区、中德金属生态城、揭东开发区、埔田特色小镇,揭阳古城、榕江新城、揭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榕城区产业园、中国玉都等功能区;另一方面,作为城市重要景观廊道,北靠黄岐山,中跨南北两河以及仙桥河,南临紫陌山和紫峰山,成为望山、跨江的黄金通道。
  从12号街到莲花大道,再到揭阳大道,30年间,这条城市道路两易其名。对此,我市著名学者、新编《揭阳市地名全览》主编彭妙艳认为,一些名字起得不错的街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已显出承载上的“力不从心”,不改会带着许多障碍性的弊端,因而,更名就显得有必要。他认为,把南北走向的莲花大道与同在一线上的若干段已建、在建路段整合成北起梅汕高速公路埔田出入口,南达揭惠高速公路仙桥出入口、全长20.6千米的揭阳大道,将成为揭阳统筹海陆联动战略轴线的发展中枢、支撑产业经济创新升级的发展脊梁、充分展示城市形象自信的景观廊道,既改善揭阳交通、助力揭阳产业,也提升城市品位、体现揭阳精神、显示揭阳魄力。这样的一条大道,没有比揭阳再好的名称,以揭阳大道为名,将发挥巨大而持久的综合效益。
  诚然,莲花也是揭阳的别称,“水上莲花”的美称深入人心,但在市级政区名称上,彭老师认为,揭阳大道的名字比莲花大道更具历史文化意义,其所蕴含的表现力、凝聚力、内生力和可持续发展性,随着今后城市不断“扩容提质”的需要,也具有稳定性。而串联起梅汕高速、揭惠高速的同时,这条城市干道及揭阳大桥,与揭阳楼文化广场一道,形成以揭阳为名的系列标志性地名,有益于提升揭阳地名文化的品位与质量。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