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聚焦
新动作!广东文明单位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
发布日期:2023-07-25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李梦醒
  日前,广东省文明办印发了《广东省推进文明单位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推动文明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深度融入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方案》明确,坚持分层结对、分批推进、分步实施。2023年启动广东省全国和省级文明单位与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2024年各地参照省的模式推动省和市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对共建,市和县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共建。到2025年,总体形成共建共享、互促共赢的共建格局。
  “思想共建、精神共育,资源共融、活动共联,文明共享、互助共赢。”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将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作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大力支持、积极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广泛组织参与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丰富基层优质文化供给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要任务。截至目前,广东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8018个,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实现县、镇、村三级阵地建设全覆盖。
  如何通过结对行动实现思想共建、精神共育?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学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始终,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色阵地属性和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把理论武装与教育引导结合起来,通过互学互鉴、联学共建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心、走实。
  《方案》明确,文明单位要组织宣讲员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同时,注重创新宣讲形式和话语方式,把讲理论和讲政策、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鲜活生动的内容,广泛开展“巡回式宣讲”“菜单式宣讲”“互动化宣讲”,持续擦亮“党的声音进万家”理论宣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开展主流价值培育行动方面,《方案》提出,文明单位要把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作为结对共建的重要任务,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开展主流价值培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南粤楷模、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进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巡讲活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进。
  此外,开展优质文化供给行动。《方案》明确,文明单位要结合各单位的职责使命和资源优势,助力结对共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丰富基层优质文化供给,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经典诵读”、“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道德春联进万家等文化服务活动,开展“粤读越精彩”“书香飘万家”等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
  资源互补“双提升”
  推动文明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如何通过结对行动,推动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双赢”?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职能优势和文明实践的阵地优势,强化优势互补、互助共赢,形成以实践促创建、以创建强实践的生动局面。
  针对结对共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存在的资源整合不充分、实践队伍不专业、活动内容不丰富等问题短板,《方案》提出,文明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开展“共筑美好家园”行动,推动资金、项目、服务、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结对共建阵地流动,常态化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通过资金支持、项目培植、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注入强大保障支撑,推动文明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此外,开展品牌效应提升行动。文明单位要与结对共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加大文明实践项目的培育力度,聚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可复制可持续的品牌项目,持续擦亮结对共建“双融”品牌亮点。
  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点任务,各地要加强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资源共融、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的结对共建活动,积极探索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工作模式,以结对共建的聚合力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
本文责编丨张蓓蕾

统筹丨刘树强 赵媚夏
编辑丨陈冰青 林琳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广东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