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玉德人物丨黄映明:妙剪生花 独臂剪出艺术人生
发布日期:2023-12-26
“剪窗花要剪一层尖角,再剪一层圆角,依次反复。剪羽毛要剪碎成锯齿,叫‘凤尾’,这样展开了才漂亮。”在剪纸工作室“初心轩”里,揭阳市工艺美术大师、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映明正在用独臂向学生们展示、传授揭阳剪纸技艺。
用一只手和一把剪刀,黄映明就能将一张张纸剪成栩栩如生的动物、争奇斗艳的花卉。四十多年来,黄映明创作剪纸作品8000多幅,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剪出了非凡的艺术人生。
耳濡目染 童年学会祖传技艺
黄映明,1967年出生于曲溪蟠龙村,父母都是农民,父亲早亡。母亲承袭了祖传的剪纸技艺,村民每逢过节、祭祖迎神、红白喜事都要来找黄映明母亲帮忙。黄映明母亲靠着剪盘头花、红双喜、窗花、纸钱等补贴家用,独自抚养黄映明四兄弟姐妹长大。
白天,母亲要干农活,到了夜晚,母亲就点起蜡烛,赶工剪纸,这时,年幼的黄映明总会靠着母亲,好奇地看着母亲剪纸。“我非常喜欢看母亲剪纸,觉得剪纸跟魔术一样神奇。”自小聪明伶俐的黄映明也默默记住了剪纸的技法和诀窍。
有一天,黄映明的老婶要娶媳妇,让黄映明母亲帮忙剪“红双喜”。黄映明自告奋勇:“我会!我帮你剪!”老婶连忙摆手:“不要不要!你妈妈剪的才好看!”
黄映明不服气,直接动手剪了个“双喜”,并拿给母亲看。母亲见了十分惊喜,笑着说:“没想到被你偷偷学会了,剪得比我还好!”并鼓励黄映明道:“好,那这十几个双喜就由你来剪!”
在母亲的指导下,黄映明的剪纸技艺越来越精湛,小小年纪也能为母亲分担工作了。
飞来横祸 跌入人生低谷
天有不测风云。快乐的童年,在黄映明9岁那年戛然而止。
那年农历十月十一日清晨,北风呼啸,黄映明偷偷跟着母亲上市场卖番薯。走到半路,熟人看到黄映明穿着单薄,就提醒黄映明母亲,母亲怕他着凉,就让黄映明先回家。
黄映明很不高兴,一路跑回家。突然,一辆吉普车疾驰而来,嘭的一声将黄映明撞倒在地,黄映明小腿骨折,右前臂被碾在车轮下,鲜血染红了地面。附近村民和闻讯赶来的母亲连忙将黄映明送到当地卫生院。
黄映明醒来时,惊恐地发现自己整条右臂已被切除。时至今日,黄映明的额头、眼角、鼻子、腿脚还有伤痕。
失去了右臂,黄映明感觉天都塌了,久久不能接受自己突然变成残疾人的现实,也不敢去上学。愁云惨淡取代了往日的阳光,旁人异样的眼光、讥笑的言语让黄映明看不到未来,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母亲老泪纵横地对黄映明说:“世事难料,各安天命。人活着,就得经历一些苦难,只要能吃苦,就一定会有出路。”
爱好终成职业 剪纸改变人生
回归生活,黄映明再次拿起心爱的剪刀,与以前不同的是,他以后只能用左手剪纸,也没有了双手的配合。
黄映明的剪纸之路要重新“学步”,且更加坎坷。屡屡失败,黄映明生气地将剪刀往地上一扔,扬言不学了。母亲宽慰道:“就像你小时候学吃饭、学走路,凡事慢慢学,熟能生巧,以后左手也能跟右手一样灵活的。”
没有支撑点,就用膝盖顶、用肩膀夹……黄映明尝试着用身体不同的部位配合左手完成剪纸,肩膀划伤、衣服剪破,都没能浇灭他练习剪纸的热情;废纸、树叶、烟盒,都成为他练习的工具。黄映明也更加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花草鱼鸟、亭台楼阁,脑海里不断完成构图,剪出的图案越来越复杂。
“那时,剪纸只是爱好,但不能靠它讨生活。”黄映明回忆,读完初一,他没有继续学业,转而帮着家里“做花”、养鹅。成年后,他尝试外出找工作,到汕头当过停车场管理员,还走街串巷卖洗洁精。1995年,他被朋友推荐到揭东残联看守仓库,闲暇时,黄映明就用办公室的五色纸剪成八仙过海等图案的窗花,免费送给别人。
1997年,黄映明在路上看到一名被遗弃的女婴。“那天下着雨,从早到晚都没人收养小孩,小孩全身湿淋淋,我看着很不忍心。”黄映明将女婴抱回家中,并和母亲一起照顾。女儿的到来,给黄映明寡淡的生活添了欢声笑语,让他的斗志更加昂扬。
仓库被承包后,黄映明重操卖洗洁精的旧业。由于生意惨淡,他又到深圳的塑胶厂上班,月薪终于突破了千元。
2010年,黄映明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原来是揭东残联的工作人员打来的,对方曾经收到过黄映明送的剪纸,对黄映明印象深刻,这次专门打电话来问黄映明:“你还会不会剪纸?”这通电话,改变了黄映明的人生轨迹。
在揭东区、揭阳市残联的推荐下,黄映明报名参加了第四届广东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那时,黄映明白天做工,晚上闭门苦练,紧张备战了一个多月。
竞赛的日期到了。
第一回合,组委会给出的题目是10分钟内剪出“红双喜”,黄映明5分钟就完成作品。他剪的“红双喜”上还多出一对红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匠心独具,获得高分。
第二回合,组委会要求参赛者以吉祥为题,一小时内完成作品。黄映明用45分钟剪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红凤凰。经过两个回合的激烈角逐,黄映明荣获第一名。
2011年,黄映明又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竞赛。全国竞赛的题目是让人们生活更好,黄映明剪出一幅“麒麟送子”,获得全国第八名的佳绩。
黄映明本人也回到揭东残联担任门卫,每三天值一次班,由此有了更多时间磨炼剪纸技艺。在揭东残联的助力下,揭东台、汕头台相继报道黄映明的事迹,更多人知晓了他的故事。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汕头农科所专门给黄映明办了个人剪纸展览。“农科所给了我一个月时间,让我剪出各种花卉。”黄映明对着花卉照片日夜赶工,如期剪出四五十种奇花异卉,展览期间还现场进行剪纸。很多民众要买剪纸作品,有人建议黄映明一张售价标几十元,黄映明则只卖两三元,还免费送出很多剪纸。
这次展览,黄映明收到2000元的劳务费,现场剪纸也卖了2000多元,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几十年来对剪纸技艺的坚守,终于等来开花结果,从“不能讨生活”的“爱好”变成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
十余年来,黄映明的作品多次获奖,受邀到各地展览,还被揭阳市博物馆收藏。2018年,黄映明在家乡建立了剪纸工作室。
传授非遗文化 “外传”才能不失传
在工作室里,满满都是黄映明的作品和荣誉。“揭阳剪纸的特点之一就是不用打稿子。绘画能画什么,剪纸就能剪什么。”黄映明指着一幅代表作说,“复杂的图案要剪几万刀,耗时三天,剪错一刀就全图作废。”
黄映明的侄子黄曼凯擅长书画装裱,为了更好地传播剪纸艺术,他一心钻研剪纸装裱技术。“剪纸与书画不同,它是镂空的,又很薄,刷子一刷就容易黏在一起,纸张本身又会褪色,因此要研究新的装裱方法。”经过多年实验,他用毛笔代替刷子,掌握了特定的手速、力度,并进行防虫防蛀处理,终于让黄映明的剪纸能够精美装裱,从艺术品转化为商品,传播到全国各地。
随着时代发展,工厂印刷的窗花更加艳丽精美,且量大价廉,挤占了传统剪纸的部分市场。对此,脱胎漆器揭东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填波认为:“艺术品本来就不可能大批量生产的。手工剪纸会有参差不齐,但融入了人的思想和灵气在里面。”
徐填波认识黄映明近十年,两人惺惺相惜,是志同道合的好友。“黄映明虽然是残疾人,但身残志不残,剪纸造诣高深,作品栩栩如生,突出了揭阳剪纸的艺术特点。”徐填波说,“在文化传承方面,黄映明也不遗余力,在社区、学校毫无保留地传承剪纸技艺。”
2019年,“揭东区剪纸艺术培训文化创意基地”在黄映明剪纸工作室挂牌,成为传承揭阳剪纸的重要平台。黄映明还经常性参加揭阳剪纸项目传承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景区活动,周末还要到揭东区文化馆上公益培训班,每期都有30多个孩子跟他学习剪纸。
“黄映明是文化界的前辈,他乐观不自卑,从不怨天尤人,展现了文化自信。”揭东区文化馆馆长陈培鸿说,“黄映明不仅有匠心,还有善心。他跟其他残障人士交流时,总是强调要心态平衡,自立自强,尽可能为社会作贡献。我觉得他的精神比他的艺术更宝贵。”
“非遗文化如果只传给子孙亲戚,那最终只有极少数人能掌握。为了让揭阳剪纸技艺不失传,就不能只‘传内’,必须外传,越多人学会越好!”黄映明说。
来源:南方+、揭阳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