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头条新闻
让好家风在南粤大地厚植扎根
发布日期:2019-03-11


广东近年来通过举办“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弘扬好家风。南方日报记者 万稳龙 摄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培育良好家风,在南粤大地引起热烈反响。近年来,我省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以及全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南粤楷模”“广东好人”等先进典型,一个个家风好故事传递了满满的社会正能量,千家万户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育家风”成为自觉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培育、弘扬优良家风,建设和谐家庭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在南粤大地蔚然成风。
  提起“钢铁战士”麦贤得,很多人并不陌生。1965年,麦贤得身负重伤,导致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丧失,右边肢体萎缩。妻子李玉枝用真挚无私的爱、深沉细腻的情、坚强的毅力,创造了医疗护理史上的奇迹,使丈夫从一个有严重后遗症的一级伤残病人,逐步摆脱病魔走向健康人的行列。
  同样在广州,还有这样一个军人家庭,丈夫从军屡次立功受奖,妻子曾是驻穗预备役部队的军官,儿子毕业于海军部队院校。这个家庭就是获评2018广东十大“最美家庭”的赖燕丽家庭。因丈夫常年在外执行任务,赖燕丽独自一人承担着照顾家庭的重担。她悉心照料重病卧床的公婆,抚养年幼的孩子,自己动过大手术,身体累垮了也没有一句怨言。为传承父辈事业、实现保家卫国的梦想,儿子毅然选择到偏僻的海岛部队锻炼。
  来自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的林雪平,没有上过学,却培养出书香之家。林雪平和丈夫养育了10名子女,以“德为重、孝为先、和为贵、勤为本”的家训和“自强不息、艰苦朴素、团结和谐”的家风教育引导子女,鼓励子女上进成才。在夫妻俩的教育下,子女们从小热爱写作,大儿子成为国家一级作家,其他子孙辈们也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子女们也都很孝顺,轮流回家侍候父母,让老人安度晚年。
  “好家风”接力传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不仅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还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好家风”在接力传承中不断延伸拓展,支撑起社会大家庭的风清气正。
  深圳的韩世国家庭,夫妻二人都是小学教师,曾赴新疆喀什支教。援疆期间,他们在学校组建少数民族教师研修团队,帮助少数民族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开设并推广绘本阅读课程,培养少数民族孩子学习汉语的兴趣。返回深圳后,他们又筹集捐赠帮扶款,支持喀什基础教育事业。
  梅州的刘利霞家庭,收入不高,却坚持用省吃俭用攒下的辛苦钱,甚至向亲戚借钱资助贫困学生。为更好地捐资助学,夫妻俩做起小本生意,经营所得全都用在贫困学子身上,帮助很多孩子圆了读书梦,而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江门的徐娜家庭,夫妻俩从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大山深处的麻风病专科医院工作。他们将病人当作亲人看待,除了医病治病,还努力帮助病人们解决心理和生活上的困难。他们积极开展宣传,减少社会对麻风病人和康复者的歧视。
  南粤大地,处处可见弘扬“好家风”的动人故事。揭阳的张舜芳一家,多年拥军不辍,妻子张舜芳对驻地的部队子女给予细心照顾,为许多军人解决后顾之忧;梅州的黄继勇一家,经常探望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夫妻二人还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汕头的李洁芝家庭,传承“孝爱”家风,组建公益讲坛“幸福读书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享家风家规家德……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家风故事,是我省家庭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的生动体现,营造了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来源: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汪祥波 李强)
来源:广东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