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玉德人物
【第一届玉德人物】林亚银:见义勇为就像下海捕鱼一样平常
发布日期:2013-11-15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弘扬新时期揭阳精神,市文明委结合创建省文明城市工作开展评选、表彰玉德人物活动,并于昨晚举行颁奖典礼。这次评选出来的10位玉德人物,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用行动向社会展示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践行着“崇文、尚信、勤行、致远”的新时期揭阳精神,为揭阳建设粤东上善之区和创建省文明城市传播正能量。从今日起,本网推出“揭阳市玉德人物风采”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站在靖海电厂附近靖海湾上远观,只见时而风浪滔滔,时而风平波息,海面的波光和击石的浪花交相融合,辉映出一幅绚丽的画卷……这是一片壮阔的海域,就在这个海岸边,一个名叫林亚银的普通渔民,时刻关注着过往船只的平安。在捕鱼生涯30多年间,他耳闻目睹了多起海难,他逢人必救、逢船必帮。因为在他看来,“住在海边,施救落水者就如同下海捕鱼一样,十分平常。”
  秋日早上9时的海面湛蓝平静,港口边停靠着几十艘渔船,阵阵海风轻拂而过,50多岁的林亚银与惠来靖海镇坂美村的许多渔民们一起,正忙着整理网具、晾晒渔网……忙活了一阵后,他开始和记者聊天,说起了那次勇救宁波籍货船落水船员以及自己海上救人的一个个故事……
  今年5月4日晚,一艘宁波籍货船在行经惠来县石碑山海域时,因恶劣天气与海况发生侧翻沉没,7名船员落水,船长艰难游到岸边求救。“得知消息已是晚上10时,正准备睡觉了。”闻讯后,林亚银还是挺身而出,立即带领坂美村渔民林如辉、林锡川等人迅速赶到潭仔口海域。
  经仔细搜查,发现5名遇险船员被困在3海里外的礁石上。那时天一片黑,巨浪滔天,6米多高的大浪,一浪卷着一浪高高窜起,又重重地跌落,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啸。海监船与轮船无论怎样想方设法,均无法靠近船员所在礁石群,如果稍有不慎,贸然前往救援的海监船与轮船很有可能同样发生船翻人沉的悲剧。
  情急之下,林亚银首先想到了施救工具竹排,他们驾驶一艘装有6匹马力柴油机的大竹排出去救人,但竹排在离船员所在礁石约100米处,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靠近。从小就在潭仔口海域捕鱼的林亚银与其他渔民,懂得潭仔口风浪活动的一个特点:3个大浪过后,就有3个小浪,3个小浪有1.5分钟时间。“要救人,只能抢夺小浪来时的短暂时间,如果提前或拖后碰到大浪,就是本领再高明,也会被风浪吞噬!”于是,不畏风险、胆大心细的林亚银等人折返后重新驾驶一艘小竹排,冒着风浪与礁石漩涡靠近船员,争分夺秒抢在每次小浪卷涌期间就成功救起一人,来回5次,至晚上12时左右,终于将礁石上的5名船员全部救上岸。
  “全副武装的大轮船都无法接近施救,手无寸铁的渔民怎敢去救人?”“在当时那种危急情况下,随时有生命危险,你们害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林亚银淡淡地说:“肯定存在生命危险,但面对身处险境的落水船员,我们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大海吞噬的!好在咱渔民水性好、体力好,能经得住风吹浪打……”一旁的林如辉、林锡川异口同声回答说:“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冒险去救人,5位船员必死无疑,这样我们将终生不安!”
  渔民大都在这片海上打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鱼,海里有什么鱼,用什么样的方式捕,他们早已相当熟悉。而有难相帮,见义勇为,也是惠来沿海渔民的风俗,在林亚银身上更是常事。早在1978年,林亚银就从村里水池抢救过一名落水儿童;1985年7月一天傍晚,他在前詹镇的一座小山上看到海面上有人驾驶竹排侧翻,马上与同村村民林宝兴赶过去将人救起并把其翻了的竹排拖回港;1986年至1987年间,他曾3次参加靖海镇资深村海上救人,获救人数5人;今年4月的一个晚上,同村村民林赛梅家中失火,他奋不顾身地参加了扑火救人行动……
  这就是靖海渔民的胸怀!舍命勇救落水者,他们视之为职责,视之为义务!一代代的靖海渔民,已经约定俗成形成这样的信条:凡是发现海难事故,必须奋不顾身相救,只有舍己救人,别人才会投桃报李,在出海捕鱼时相互帮助,战胜风浪。
  此时,黑瘦精干又憨实勇敢的林亚银,用力把他检修完成的竹排推向了大海,去继续他的“平常”故事。
  一阵阵海风吹来,送来了一声声动听的涛音。这是世上最朴实、最优美的涛音,堪称天籁之音!一桩桩救人事迹,如一串串珠宝,镌刻在被海浪不断冲刷的渔乡史志上,闪闪发光……

 在林亚银的眼里,施救落水者就像下海捕鱼一样,十分平常。通讯员 摄
来源:揭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