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红色文化
黄通:一片丹心报国来
发布日期:2019-09-05

博学儒雅的黄通一生赤诚爱国、高风亮节。  资料图片

  1950年黄通亲笔的“新华中学教师聘任书”。新华中学校史馆 藏

  黄通发动侨胞朱焜捐资建设的揭阳华侨中学“柬华楼”。林洁松 摄
  记者 蔡幼芳
  在揭阳侨界,提起黄通,大家无不流露出钦佩的神情。
  他虽出生于越南,然自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青少年时即回祖国求学,后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中文系(今北京大学)。此后在越南致力于办侨校,培养华侨子弟,积极开展对侨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侨联会”,团结爱国华侨,支援祖国抗日。1950年春,黄通经时任汕头地委宣传部部长王亚夫的举荐,担任揭阳新华中学(今空港经济区新华中学)首任校长。1956年夏,当选为揭阳县侨联会副主席,自此鞠躬尽瘁耕耘在揭阳侨务战线上。
  筹办侨校
  殚精竭虑培养越南华侨子弟
  黄通祖籍广东潮阳关埠镇桥头村。1904年2月出生于越南南方。父亲黄和贵,早年为生活所迫,离乡别井往越南谋生,克勤克俭成家立业,生有三男三女。黄通排行第三,少年时攻读越文、法文,后为继承中华文化,转学中文。为了在祖国留下中国家族的根基,父亲专门筹资让黄通回国求学,曾就读于汕头礐光中学,潮安韩山师范学校,此后又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31年6月毕业后回潮汕从事教育工作,1933年因其父亲病危,越南家里人急电催促,才惜别家国去越南。
  黄通身处异邦,心怀祖国。当年祖国正处在内忧外患,民贫国弱,国际地位低微的境地。“海外孤儿”受尽欺凌和歧视,华侨办教育受到多方限制、束缚,华侨子女入学困难重重,越南也不例外。当年越南仍在法国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之下,为了摆脱法国殖民地教育制度的限制,黄通到越南之后,热心华侨教育事业,千方百计筹办华侨学校,培育华侨后代。他风尘仆仆,四处奔走,劝说华侨界知名人士支持创办华校,得到他们的支持,于1935年在越南历会上村创办了国强小学,自己担任校长。后又在扒草国光小学、朔庄新中学校担任校长,他诲人不倦,为培养华侨子弟辛勤耕耘。
  组织“侨联会”
  支援祖国抗日,支持越南解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祖国正处在抗日救亡危急关头,海外爱国青年纷纷回国参加抗日。而当时属于法国殖民地的越南,更是人心惶惶,担心战火迟早会蔓延到越南。果然不出所料,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不久,日军攻占越南、老挝、柬埔寨,代替了法国殖民者的统治。这时,黄通在朔庄省等地与进步人士组织“侨联会”,团结华侨宣传抗日,并与诸同仁到处募捐,支援祖国的抗日,支持越南人民的革命。
  日本投降后,法国殖民主义者又卷土重来,统治越南,除挑拨当地民族之间的矛盾,制造各种事端外,对于旅居越南的华侨进步人士也横加迫害。当时,黄通除了担任越南朔庄省新中学校校长职务外,还兼任该省侨团工作,广泛联系、团结爱国华侨。新中学校由于坚持爱国进步的办学方向,法国殖民地当局便经常派特务、暗探监视学校的活动,学校不少师生被列入黑名单。黄通获得这个消息后,及时通知部分师生转移,而他自己顶着风险与派来的特务人员周旋。特务几次到校搜查扑空,恼羞成怒,最终把黄通抓走,并在当天用军用飞机把他押送到西贡监狱。敌人把他关在露天的监狱里,烈日酷晒,风吹雨打,并残酷折磨他,企图使之屈服,但他们总是一无所获。
  不久,黄通被从露天监狱转移到西贡“嘉地那”监狱。狱中的越南进步人士得知黄先生入狱,把狱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并腾出睡席给他。在狱期间,法国当局由于未能从黄通身上得到进步侨生的线索,又迫于当地社会的压力,不得不在生活上给点“照顾”,安排他每天2次放风,监视也较松一些。黄通利用这个机会,暗中向狱友传递消息;趁晚上狱官没有监视,大家就围在一起谈国际国内形势,互相鼓励,增强信心。在狱中黄通还召集狱友成立生活小组,互相帮助补衣、理发和照顾生病的病号狱友。
  1949年10月1日,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狱中的越南难友,纷纷前来向黄通祝贺。他们千方百计弄到一张旧白纸,用红药水,奎灵片(黄色)做了一面五星红旗,趁狱官不在,与黄通围在一起,每人捧着一碗清水,以水代酒,共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干杯。
  最终,在当地华侨爱国团体以及各界正义志士的交涉下,法国殖民当局于1949年12月底的一个早晨,宣布释放黄通并将他驱逐出境。黄通挥泪与朋友们惜别,昂然回梓,投入祖国的怀抱。
  尽管离开越南,黄通仍对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十分关心。1964年美国借口“北部湾事件”,发动侵越战争,黄通为表达对越南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持,写信回越南,嘱越南亲戚把他自己拥有的300多亩田地以及其他财产全部拍卖,所得钱款悉数用于支援越南解放战争。1965年,当中国决定“援越抗美”,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时,已经70高龄的他,还向上级表示随时响应号召参加援越抗美,并鼓励孩子们要为援越工作做出贡献。
  黄通有五个儿女,他离开越南后,长男黄史记顶着家庭生活的担子,在当地教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次男黄史松于1949年7月经当地中共地下党的护送取道香港回到国内参加革命,其他子女亲属也先后于1950年底前全部回到祖国。黄通对子女要求极严,从小就教育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回国后,积极鼓励儿女们为新中国做出贡献。1951年,他亲送长女黄少菊、三男黄史达入伍参加抗美援朝。
  甘当 “孺子牛”
  为揭阳侨联战线鞠躬尽瘁
  1950年春,经时任汕头地委宣传部长王亚夫推荐,黄通被派往揭阳县私立新华初级中学任校长,至今在该校的校史馆中,仍珍藏着1950年黄通任校长时写的“教师聘任书”。1954年秋,黄通从新华中学调到揭阳真理中学任办公室主任。1956年夏,他当选为揭阳县侨联会副主席,一直连任到1984年。
  1955年,黄通与友人联名向揭阳县侨联、揭阳县人民政府提请创办“揭阳华侨中学”,获准之后,他满怀热诚地向海外辛勤劝募筹款。黄通挚诚待人,在华侨、侨眷中享有崇高威望。柬埔寨与我国建交后,柬埔寨爱国华侨纷纷回国观光,其中不少人是黄通的挚友。他们出自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对黄通的信赖,大家踊跃捐款,为创办揭阳华侨中学捐资献智。1958年,揭阳侨中崛起在美丽的榕江滨,此中有着黄通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
  上世纪50~60年代,黄通在接待旅居柬埔寨侨胞朱焜(朱好笑)期间,积极发动朱先生慷慨解囊支持家乡建设,朱焜在家乡地都镇石头村捐建了揭阳第一所侨校——侨光中学,并捐资建设揭阳华侨中学“柬华楼”“朱好笑教室”,捐赠22辆运载货车和一批化肥支持家乡农业生产。
  当黄通获知朱焜牵挂祖家亲戚众多、生活困难常需资助时,即提议朱焜设立潮汕亲戚基金会,由朱焜出资100万元,利用基金利息,长年资助潮汕众多亲戚子女求学、贫病扶助等。
  黄通对侨眷极为关心,经常登门拜访,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侨眷们对他也十分敬重,都称他为黄伯伯。特别是柬埔寨发生动乱后,侨眷与亲人失去联系,心情焦急,黄通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多次登门慰问。有些侨眷获悉他们的亲人逃到泰国难民营,黄通便设法帮助他们联系上。
  黄通为政清廉,秉公办事,生活俭朴,克己奉公。他经常帮助侨胞们解决很多实际困难,但从不接受他们的馈赠,尤其是在接待外宾过程中更是如此。60年代,他曾多次到广州会晤柬埔寨首相宾努亲王,亲王对黄通十分尊重,每年春节前,都会寄来一小包柬埔寨特产胡椒作为春节礼物,可是他都上交给公家。
  他常说:“从越南回到祖国,是为了革命,不是来享乐,更不是为名和为利。”
  1984年1月,黄通卒于揭阳。其爱国赤诚、高风亮节的品德,值得后人铭记。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