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明村镇
乌美村:科第世家 人杰地灵
发布日期:2019-11-13

坐落在乌美村核心区域的郑氏始祖祠和“科第世家”古牌坊是邹堂郑氏一族荣耀的见证。

  “科第世家”古牌坊。

  “东乡”别墅。

  “进士大街”。

  “忘归台”与“棋盘石”。
  在汕头与揭阳的交界处,有一处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水的聚落,俗称“邹堂龙”,简称“邹堂”,它由乌美、枫美、仙埔、南陇、钱后五个行政村组成。其中,乌美村是邹堂郑氏的发祥地和核心区。乌美村不但山清水秀、自然景观优美,而且历史悠久、人文蔚盛,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翘楚辈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这里既笼罩着农耕文明的色彩,更张扬着儒家文化的光芒。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古村依然完好地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古祠堂、书斋、古宅第、古牌坊等历史遗存众多,行走在其中,就犹如走进了一部历史书里,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背后的故事……
  记者 蔡烨华 文  陈路文 摄
  五世之中四代科甲奏捷
  据地方志载,古邹堂位于今天的乌美村,晋朝已有先民繁衍,多姓氏聚居。南宋末年,郑氏始祖自福建莆田迁入,繁衍成一方巨族,后逐步扩展到整个邹堂龙,并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乡、强盛之族。这从当地流传的“日上邹堂郑,日落钱坑寨”“邹堂好后壁”的民谚俗语,可见邹堂郑氏在当地的显赫。而最显赫的当是这里出了一个官至贵州左布政使的郑旻.郑旻(1517~1584),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考中进士,官至贵州左布政使,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刚正不阿,政绩突出,贵州境内县、府、省三级名宦祠,都供着他的神牌。旧时潮州大街(牌坊街)英聚巷口还建有“大方伯坊”纪念他。其事迹在《贵州通志》《广东通志》《潮州府志》《揭阳县志》《海阳县志》《地都区志》《邹堂郑氏族谱》等都有记载。邹堂山上满山遍野的青皮梨树,相传是郑旻在四川为官时移植来家乡的。
  郑旻其后有继,子孙昌达,家族繁荣。郑旻生有郑育渐、郑育巽、郑育闰、郑育雄四子。到其孙郑科伟,曾孙郑匡夏,玄孙郑其崇时,五代人有四代科甲奏捷,因有“科第世家”的荣耀。如今,坐落在乌美村核心区域的郑氏始祖祠和“科第世家”古牌坊便是这一荣耀的见证。据载,清康熙八年(1669),郑旻的五世孙郑其崇中举,官拜内阁中书,于“乞假归里日,以建祖祠、增祭业为务”修建祠,并立“科第世家”牌坊。
  邹堂郑氏祖祠为二进厅、双火巷格局,堂号“正德堂”,拜亭下悬挂旅美华侨、纽约大学教授郑子南所书“旧德先行”匾。虽然祖祠历经多次的重修,但其结构的匀称,风格的朴实等却得到妥善的保留与延续。其石雕的古朴、木雕的庄重、彩绘的清丽以及嵌瓷的秀美协调地组织成一道祭祀文化的风景。这些从古代工艺中传承,而又注入了地方文化精神的装饰,蕴含着保本追远的高度道德观念和丰富深刻美学意义,具有双重的审美价值。“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二层石基上,三门四柱、全石结构,全坊高约5米,阔约7米,四柱均为圆形石柱,柱子下部1.5米处,内外侧均为戎葫芦型护石,柱顶各有一只闭口石狮。二石柱中间悬挂方形牌匾,中间横书“科第世家”四个楷书。匾额两侧各有一幅美观精致的鳌鱼图;边柱于中柱间立有一只貅兽。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坊浑然一体,是乌美村的地标性建筑和邹堂的文化象征,成为激励邹堂人崇文向学的圣地。
  历史文化遗存星罗密布
  参天的古树、蜿蜒的巷道、斑驳的墙壁、潺潺的流水,榕荫下笑语相闻,池塘里闲鸭悠游,行走在这个800多年的古村中,轻易便被笼罩在无边无际的恬静淳朴的风致之中。村中的古树、残留的古寨墙,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古祠堂、书斋、古民居,它们既保留着传统潮汕建筑格局,又因地制宜地加以创造,既可以抵抗台风、地震,形式美观而又坚固耐用。这些建筑,融合了石雕、木雕、彩画、嵌瓷等众多潮汕传统工艺。据介绍,村里有古村围墙2000米,宗祠13座,庙宇18座,街巷102条,古井20口,还有古门楼、古石拱桥多处,大多保留着明清风格,历史传统建筑规模达20万平方米。在这些历史建筑和遗存中,可以窥见当年的社会经济、道德取向、工艺水平以及风俗时尚,从一个角度去看,简直就是一幅历史长卷、一部人文专著。
  村中最古老的建筑物是作为南宋遗物的邹堂郑氏祖屋,为邹堂郑氏所创的住址,是一座三进厅旧厝,因大门前埕及内埕全铺石条,故为称为“石埕”。郑氏祖先利用当地盛产的石材营建了坚固的居所,这在其他祠堂、民居中都有得到体现。走进诰封兵部公祠、南山公宗祠、南庄公宗祠、坦斋公祠等,都可以从中领略到先人营建传统祠堂的智慧与巧思,以及他们的精神追崇。
  在郑氏祖祠的西北方向,坐落着的另外两座祠堂也颇具神奇色彩,一座叫南庄公祠,一座叫南山公祠,一座朝北,一座朝东,都各有讲究。南庄公祠,也叫“麒麟祠”,由郑旻之子郑育渐、郑育巽所建,祠堂因地制宜,只开龙门,大门上的石匾“南庄公祠”为郑育巽所书,内门上的贝灰刮字“世德”两碑体以及堂内的“德门令望”匾均由郑子南所书。祠堂对着的山上有一块类似状元帽的石头。南山公祠,也叫“山祖祠”,因为朝东,所以早上太阳升起时,这座祠堂便早早接收了第一缕阳光。村民介绍,“日出邹堂郑,日落钱坑寨”的民谚也与这个有渊源。说来也神奇,大门正对着“状元帽”石的南庄公祠派下历代多出官员,因此称为“官房”。南山公祠派下多出富商,则称为“富房”。
  在乌美村,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民居——“东乡”别墅,建筑规模之大、建筑艺术之精都令人赞叹。“驷马拖车”格局,中座是元慎公祠。这是旅居印尼的乌美人郑锡潘和他的侄子郑仕昭共同出资于1928年修建的。郑锡潘19岁侨居印度尼西亚巨港市,经营橡胶、咖啡,建中华轮船公司航运星岛而成巨富。后来在槟城结识孙中山先生,参加中国同盟会,极力资助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的革命活动。1927年曾捐资修建揭阳一中西斋楼。修建“东乡”别墅,体现地正是郑氏子孙的家国情怀。
  人文古村期待走出深闺
    当地俗语所说的“邹堂好后壁”中的“后壁”,指的就是村北面邹堂山这一片秀丽山地,这里山青林翠,幽草自生,奇石异洞众多,碑刻林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令人流连忘返。比如, “忘归台” “三叠金”“搁笔石” “卧游洞”“仙人弈棋”石、临风古石等。古时据堪舆学家言,这里是睡狮地,于是在乌美村狮头山建起了吉祥寺,借暮鼓晨钟时刻催醒睡狮。据介绍,吉祥寺在古时是作为地美都神山书院的附属物出现的,神山书院在清乾隆之初又别称“邹堂文祠”。可以说,吉祥寺是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交融之地。此外,乌美村还保留着建于明朝的风雨圣者庙,庙匾匾书“赫镇东里”四大字,上款为“万历辛亥春立”,下款为“海阳夏宏书”,夏宏即民间传说的夏雨来。夏宏的墨宝存世已极少,该匾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乌美村是典型的宋、元、明、清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乌美村仍完好保存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物单位,文物古迹丰富,历史文化价值很高,对宋、元、明、清的潮汕民俗学、礼学、风水学、环境生态学等方面均有研究价值。还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神奇绝妙的自然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别具一格的非物质文化……行走在乌美,除了慨叹于它的山清水秀,屋舍错落,台径盘旋,别有一番山村奇美,更吸引着人们去走近哪一座座古老而斑驳的建筑,邂逅哪一位已经走进史册的先贤故居,品读那荣耀受奖的牌匾,感受那背后神奇的故事……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郑氏宗亲联谊会对乌美古村的原貌保存、古建筑修缮、环境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大了财政投入,保护机构、保护范围、保护标志、保护档案“四有”工作逐一落实,防火、防盗、防损坏的规章制度和具体办法较为完善,使得乌美古村的历史文化风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借助创文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契机,乌美村下足功夫推动“两清”工作,与相邻的枫美、仙埔和南陇等村联动,着力打造全长约5000米的“进士大街”人文景观带,全面提升古村民居和祠堂文化软实力,活化古村文明。同时,建设邹堂历史文化馆,成立邹堂文化研究会,以更好地弘扬邹堂郑氏的历史文化。另外,村里还邀请汕头大学美术系对古村落保护、开发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乌美村期待以崭新的姿态走上古迹保护、资源开发、旅游运营之路。乌美是一本耐读的书,更是一处耐看的景,期待着期待着,它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之美能为更多的人所欣赏、所品读……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