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贤德故事
忠诚爱国 冲霄贯云——明末忠贤林铭球事迹叙略
发布日期:2018-09-19

 林铭球普宁里湖故居。资料图片
  忠孝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道德价值观核心内容,是向来用以衡量一个人物对于国家对于尊长态度的标准,其有无、高低,是一个人品格、形象的直接写照。明末清初时人林铭球曾获后人“公之忠诚,冲霄贯云”的赞美,不失为揭阳历史贤德人物的典型。
  □薛小娜
  矢志报国  受挫不折
  林铭球(1586—?)字彤石,号紫涛,本籍福建漳浦二十八都(今张坑赤岭村),原系蓝姓畲族人。赤岭是一个有着爱国传统,也名贤辈出的乡村,仅清代前期,就有蓝理、蓝珍、蓝鼎元三人以平定台湾、治理台湾的突出贡献而被称为“蓝氏三杰”。作为后来任过普宁知县的蓝鼎元的叔祖,铭球幼随其父林懋游学粤东,并改为林姓。
  铭球自小聪明好学,并立下以身许国的大志。所以授字彤石,以继承故里爱国传统的意愿。他初徙海丰县兴贤都,与当地文士叶逢春等友善,经常聚集于当地名胜,一起探讨交流学问,寻觅救国拯民道路。虽年纪不大,但已表现出鲲鹏大志和绝世才华。有一回与朋友在龙津溪西岸叶家水阁聚会,由于兴奋,竟至酩酊大醉。醉中命叶家僮仆拿来笔墨,架起木梯,挥笔在阁中石柱一气书下长联:“水绕山环天设眼前图画,鸢飞鱼跃物饶性里乾坤”。其捷才与大志受到当地名流的击节赞赏,并寄予干城之望。
  万历四十三年(1615),29岁,入籍海丰一段时间后的林铭球,踌躇满志地跟好友叶逢春一同参加当年的广东乡试,由于在策问一项中对于如何匡正时弊,振兴国家道理的出色发挥,顺利地录取为本科名次靠前的举人。可是因为同赴考试的海丰士子中有人妒忌他胜于自己,去了衙门揭发他冒认籍贯的事,这类似于今天高考移民的举措为当时制度所不容,遂被无情地除去功名。
  这对林铭球是个巨大的打击。他认定自己已入籍海丰多时,与那种临时冒籍完全不同,并不违制,于是不断上书请求平反。当时同时参考的举子,包括揭阳陈旭龙、林遴等也帮着奔走呼号。崇祯元年(1628),思宗即位以后,终于被同意恢复举人身份,并参加戊辰会试,受挫不折的林铭球,以优异的成绩,成了此科三甲第一百八十二名进士。
  此科中,普宁的陈所献,揭阳县学籍的郭之奇、宋兆禴、黄奇遇、辜朝荐,也都金榜题名,他们后来因同年、同籍之谊,而成了好友,一同写下揭阳科举史最辉煌的一页。
   鞠躬尽瘁 
  忧国忧民林铭球考中进士之后,林家迁居普宁黄坑都新埠村,入籍普宁。
  作为普宁进士的林铭球,中试后首获的职务,是行人司行人,负责传旨、册封等事务。其间曾作为副使到位于湖南武冈的岷天府宣读册封圣旨,又于崇祯六年至河南南阳主持唐王府唐王的丧礼。这些公务的执行,都显示了林铭球对于明朝礼制的娴熟,操作的得体,因而相关文献中都予以具体的记载。
  由于在行人岗位上表现出不凡的才能,崇祯七年(1634),林铭球被选调进负责国家监察重任的都察院,至明朝灭亡,先后为该院江西道、湖广道御史,曾多次奉旨巡抚地方,以其忠诚为国,康济生民,刚正不阿,严明执法,而登上人生事业和声名的顶峰。“荐黄救魏”是其突出成绩之一。
  “荐黄”指的是崇祯四年(1631)正月,言官黄道周曾三次上疏,为被袁崇焕案牵连的内阁大臣钱龙锡,而被朝廷革职,逐出都门为民的冤案。林铭球以大量的事实,指出黄道周才堪大用。当此朝廷急需贤才之际,尤不能把他久弃于野。他的入情入理的论辩,得到当朝的认可,不久之后,黄道周终被重新征用,官复右中允原职,后来逐步成长为明末栋梁大臣。
  “救魏”则包含劾阉。事发崇祯五年(1632),为人阴鸷使巧的太监王坤,奉敕阅视宣府,以“册籍委顿”的罪名,陷害没有给他好处的巡按御史胡良机,御史魏呈润为胡良机上疏弹劾王坤诬枉罪,反而遭到皇帝的责罚。因这冤案,林铭球挺身而出,犯颜直谏,终使同年魏呈润免却牢狱之灾,仅被降级外调。
  崇祯九年(1636)秋,清军屡犯边境,宣大总督梁廷栋、兵部尚书张凤翼拥兵十余万却畏敌如虎,不敢迎战,作为御史,林铭球愤而带头弹劾,梁、张畏罪先后自杀。林铭球敢谏之名知于天下。
  蓝鼎元在《曾叔祖侍御紫涛公像赞》中把这称作“触邪排佞,不惮批鳞”。诚然,这是需要有很大勇气,甚至要到不顾个人安危的程度的。但其影响,却使“蹻蹻权贵,望风而奔”,“海内拭目,治平可臻”。
  “出按三楚”的建树,愈是林铭球仕途的一大亮点。事缘于崇祯十年(1637)八月,义军首领张献忠在湖广地区被明朝总兵打败,负伤逃亡后,据湖北谷城向朝廷乞抚。左良玉正准备乘胜围剿,却遭上司熊文灿阻止。时熊文灿经由杨嗣昌举荐,以兵部尚书衔出任南畿、湖广等五省军务总理,从上任起就决计以在福建招抚郑芝龙,在广东海丰招抚刘香的老办法来招降张献忠。就在这个时候,林铭球转任湖广巡按御史,并以招抚大臣身份,到谷城授予张献忠副将头衔。鉴于对张献忠的了解,事前林铭球与总兵左良玉、分巡道王瑞旃密谋在谷城授衔时,把张的部队一网打尽。但是这个计策遭到熊文灿的极力反对而流产。熊文灿的养虎留患,终使张献忠于崇祯十二年(1639)有力叛乱,很快打垮谷城官军,活捉谷城知县阮之钿和巡按林铭球,幸好林铭球由义军中有正义感者偷偷放走,否则连生命都不保了。后来张献忠终于对明朝的灭亡发挥了重要推力。站在历史的立场上,我们应认定当时林铭球主张对于这股武装力量的镇压,正是其对朝廷十分忠诚的具体表现,其意义与弹劾太监王坤、大同总督梁廷栋殊途而同归,可惜他的忠诚,因为庸臣的干扰,而没有取得为朝廷消除隐患的成果。
  在湖广巡按任上,林铭球还曾予奏主管岷王府事务的长史贪赃枉法,虐待百姓的行为,遭到岷王府利益集团的反诬,幸亏他平时廉洁持正,克己奉公,没有把柄被人抓住,崇祯皇帝这才不了了之。
  林铭球从敌营逃脱后,返回家乡普宁。这里有他的府第,有他的亲人和朋友。甲申国难,他在里中与同年郭之奇等谋划招兵抗清,后以风云突变终至未果,忧愤而死。
  其族弟林铭玺,早年从漳浦至往依铭球于普宁,后成举人。明末清初,潮帅郝尚久叛乱,闻铭玺之名而招致其参与,铭玺坚拒。郝怒,举兵来剿,铭玺守义不屈,集乡壮于今之普宁梅塘大东山村拒敌。寨破遇害,一族皆遭屠杀,乡壮死者达80余人。蓝鼎元于《曾叔祖孝廉玉书公家传》评其“阖家殉难,乡闾手足亦皆视死如归,何其烈烈也。”并归之于传统道德的伟大:“名教干城,庶几无愧!”
  才华横溢  诗风高古
    林铭球不但“以直节著”,在诗文著作上,也有丰富成果。根据史籍所载,他著有《谷云草》《浮湘》《怡云堂》《铁崖》诸集。因为大多未经刊刻而散佚,文仅有为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尹耕所著《朔野山人集》所作的序言一篇留存于世。
  诗《拟古》《游南岩》《再登君山》《游华岩寺同宋喜公》《铁崖》《江阴道中》《乌衣巷》几首,因有《普宁县志》收录而存世,近人温廷敬所辑《潮州诗萃》尽录之,并予以“诗在当时,独存雅音古意”的评价,并特指《乌衣巷》一绝,沧桑感慨之意,见于言外。
  《游华岩寺同宋喜公》七律中,华岩寺在普宁境内;宋喜公即宋兆禴,揭阳人,作有《重开进贤门记》者,与林铭球为崇祯戊辰同年友。因录原诗于后,以一睹其创作风采:共探洪崖洞口关,翠岚霭接白云间。
  钟传梵语通顽石,字注真衔副小山。
  斑驳苔碑余色古,湛澄乳水印心闲。
  聊空半偈挥天雨,漫放桃花自解颜。
来源:揭阳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