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贤德故事
忠孝名世 懿德纶恩——揭阳忠孝祠记略
发布日期:2018-09-05

位于揭阳学宫的忠孝祠,至今已有290年的历史。 涂英鹏 摄
  一个地方社会的安定发展,既需有着廉洁能干者为之治政,有着笔走龙蛇者为之文化,有着刻苦勤劳者为之生产,也必需有着忠肝义胆、孝行仁心者为之兴德,贤德兼济,于是兴盛了。
  位于揭阳学宫的忠孝祠,也叫孝义祠,全称是忠义孝悌祠。于清雍正六年由知县陈树芝主持建设,至今已有290年的历史。祠中供奉着揭阳明清时期的18位孝子义士,古时官府组织每年春秋两次祭祀,彰显着揭阳人对于忠孝文化的推崇。
  □彭妙艳
  揭阳孔庙东侧、明伦堂之前,有一座简朴的单门祠堂,匾额已于民国初年改设学校时更换,但是大家依然称其为忠孝祠。
  忠孝祠也叫孝义祠,全称是忠义孝悌祠。清雍正六年,朝廷发文,要求各地府县兴建,揭阳的这一座,就是当年开工营造,至今已有290年的历史,其主持建设者,就是知县、湘潭人陈树芝。
  供奉十八位忠义孝悌之人
  但是,当年的忠孝祠,“堂庑门楼牌坊如制”,牌坊表揭着供奉于祠中“已故忠义孝弟之人”的名字。这座牌坊,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就是什么时候拆去,不见文献、不传口碑,几乎也成一谜。现在用以圈围泮池的部分石雕栏板,从其造型与尺寸上看,也许就是对于牌坊残件的利用。清朝尚未被推翻之前,揭阳官府都要组织每年春秋两次祭祀。祭品也由礼部颁发的文件规定好的,具体是帛一、爵三、豕一、羊一,仪轨为三献四拜,跟乡贤祠同一规格。
  祝文为部颁,也是全国统一的。原文是:“维灵禀赋贞纯,躬行笃实,忠诚奋发贯金石而不渝;义问宣昭,表乡闾而共式。秪事懋彝伦之大,性挚莪蒿克恭,念天显之亲情,殷棣萼楷模,咸推乎懿德纶恩。特阐其幽光,祠宇维隆,岁时式祀,用陈罇簋,来格几筵。尚饷。”
  这些,都被卷走于历史的某个节点了。
  倒是祠堂供奉的神主十八人,由于史书具载而名存。他们是明行人司正赠河南道御史薛侃,户科给事赠光禄寺卿薛宗铠,淮藩长史赠太常寺少卿庄典,孝子周则义、周孝、翁孟统、王实、邓植;清孝子孙徽、黄显生、孙如锦、谢名选、孙天凤、林云翊、吕存恒、黄大锜、林鸿冕,义士薛然。
  明朝的薛侃、薛宗铠、庄典、翁孟统、王实等人,其籍贯现归属于潮州潮安区和汕头金园区,已不属于“揭阳人”。而孙天凤、林云翊、吕存恒和黄大锜四人,揭阳旧志载其割股事亲,所以在上报他们为入祀奉祀对象时,上级部门未予批准,但最后还是列入了。那是揭阳主持祠事的“有司”认为:他们割股事亲,“事虽类于轻生,心实缘于深爱”,而应当特别处理、对待之故。
  孝子义士为地方兴德
  供奉于忠孝祠里的那些明清孝子义士,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表现的孝行,时至今日,仍然有其宣传的价值。好像今籍东兴街道义河村的明人周则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去了,靠他种地养母。帮人种田的收入很低,但是遇到有人贩卖江鲜野蔬,他会马上买了奉养母亲,务必让母亲得到温饱,而自己却常常受困饥寒,如是几十年如一日。母亲病死,他庐墓三年。同乡举人林文深受感动,主动送田一区,以表达对他尽孝的赞赏。他死后,人们把他居住的村子叫义河,以之作为对他孝行的礼敬。
  榕城人黄显生,家甚贫。十二岁时母丧,他“哀毁骨立”,后来,“事继母如所生”。父亲衍宗病重,显生没钱买药,唯夜祷告于天,愿以身代。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父亲的病终于痊愈了。显生喜出望外,永誓长斋以延父寿。这种以传统方式孝父的行为,得到当时人的认可。故其雍正十二年,被旌祀忠孝祠。
  祠中所祀二位义士,其中林鸿冕,明末清初乔林人。他性格沉毅,富有勇略。顺治二年(1646),九军几万人围攻乔林寨,鸿冕集合义勇捍卫家园,坚持两月之后,趁贼众懈怠,鸿冕率众杀出,斩获几千人,九军遁去,从此不敢再打乔林主意。及至揭阳县城为郑成功部队所占领,屡次招纳鸿冕献寨,都遭到拒绝。于是郑成功亲自带兵奇袭乔林,鸿冕被拘十余日,始终不屈不挠。郑成功佩服他的坚强义勇,加上乔林乡以重资赎人,于是就把鸿冕放了。生平博于学问的同县人薛然,为人尚气仗义,被林鸿冕延为参谋,参与乔林杀贼安良的一系列行为,有着重大贡献。因而后来跟林鸿冕一道被供奉于祠中,成为祠中供奉的双义士,也使忠孝祠有了孝义祠的另一名称。
  一个地方社会的安定发展,既需有着廉洁能干者为之治政,有着笔走龙蛇者为之文化,有着刻苦勤劳者为之生产,也必需有着忠肝义胆、孝行仁心者为之兴德,贤德兼济,于是兴盛了。旧时代为什么要以同等规格,对乡贤、孝义进行奉祀,道理就在于此。
  而历经三百年风风雨雨,诸多祠庙都已销声匿迹,但忠孝祠却能虽有曲折,终于完好保留下来,也正因为它的特殊价值所在。
  诚然,刊刻着那些忠臣、孝子和义士英名的牌坊是消逝了,是否必须重建自会有人关注,可以告慰历史的是,他们的名字已经连同奉祀的祠堂,铭刻在乡人的心里。
来源:揭阳日报网